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人民公社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人民公社时期

(二) 人民公社时期

1957年,浙江的农村党组织根据党中央和浙江省委的指示,基本上暂停吸收党员,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巩固组织上。但是随着农业生产合作社数量的迅速增加,农村党员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1957年底,全省共有农村党员18万名,比前1年略为减少;3. 58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建有党支部的只占36%。为逐步改变这种状况,浙江省委组织部在《1958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求1年内在党员太少或没有党员的农村吸收一批党员,数额控制在2万—2. 5万人。到1959年底,全省29 114个生产队,有29 063个建立了党支部,占99. 8%。这些新发展的党员,多数是好的,但有些地方单纯追求发展数量,有的甚至提出“放党建卫星”、“摆党建擂台”等错误口号,影响了党员的质量。
为了加强党对生产队的领导,中共浙江省委于1959年10月13日发出了《关于加强党对生产队领导的指示》,要求各地尽快地建立和健全生产队党的组织,做到队队有支部;通过民主选举,调整和选拔干部,加强生产队的领导核心,保证贫下中农成份的干部在班子中占绝对优势;通过整顿党的组织,改进党支部的活动方法,提高支部的战斗力。1959年11月11日,浙江省委批转了《温州地委关于标兵生产队党的支部工作会议总结报告》,充分肯定各地党组织开展“比、学、赶、帮”活动,树立标兵党支部的做法。1960年2月27日至3月17日,省委召开全省标兵生产队党支部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农村支部工作经验。会议以后,全省农村支部广泛开展了这项活动。据1960年底统计,全省有94. 5%的生产队支部参加了 “比、学、赶、帮”竞赛活动,涌现出1 573个标兵支部。1963年1月21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性质和任务、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党内生活等作了明确规定。按照中央的要求,浙江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始试行这个《草案》,积极探索党支部建设制度化的经验。
1963年6月开始的浙江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农村整党运动。1963年9月,浙江省委组织部在《关于当前组织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提出,要结合社教运动进行整党,同时强调社教运动要依靠支部。除了个别需要夺权的单位,都采取先党内后党外的方法开展工作,在整党中也注意了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相结合。据统计,经过整党和改选支部,有2. 7%的党员清理出党,支委会成员的调整面为14.4%,组织涣散或严重不纯的支部比例从23. 5%下降到4. 1%。1964年5月以后,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影响下,开展“四清”运动的不少地方出现了主观划定夺权单位和清理对象的做法,一大批党员干部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受到斗争。整党中党员的处理面也比前一阶段扩大,据1966年上半年对开展重新登记党员试点工作的一些公社调查,出党面占参加整党党员总数的8%;此外,还有5.1%的党员作缓期登记处理,3.5%的党员受其他党纪处分。1964年4月26日,中共中央下发 《关于有领导有控制有重点地接收新党员的指示》,要求在社教运动结束的地方和单位,有重点的接收一些新党员。根据中央要求,浙江的农村党组织结合社教运动,发展了一批新党员。1965年共发展农村党员8 100多名,使农村党员总数达到38.8万多名。

☚ (一)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 ☛

(二) 人民公社时期

(二) 人民公社时期

这一时期,省委根据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注意适时调整工作方针,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956年12月,省委发出了《关于暂时停止提拔干部和发展党员工作的通知》。1958年开始,省委决定在没有党员或党员较少的地区和单位少量发展党员。1959年2月,省委发出《关于接受新党员的指示》,各级党组织注意在生产第一线发展党员,做到农村生产队,队队有党员。到1960年,共发展党员19.8万名。1963年1月,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开始进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试点,1964年全面铺开,先后派出6万人的工作队,对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大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政治觉悟。这一时期,由于政治运动频繁,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战斗力。如1957年在全省广泛开展了反右斗争,犯了扩大化错误。1958年5月,中央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同年8月,在全省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严重错误,大大伤害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随后到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农业连续3年大幅度减产,全省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出现困境。1961年后,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七千人大会精神,认真纠正了“大跃进”和农村工作中的“五风”错误,同时,为在“整风反右”、“反右倾”等运动中被错划错处理的同志进行甄别平反。这些措施,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农村广大党组织和党员与农民群众一起同甘苦共患难,艰苦奋斗,任劳任怨,为克服困难进行了顽强斗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一时期,江苏省委下辖党组织,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亦有所变化。1958年撤消中共浙江地委,1966年3月,增设中共六合地委(1971年3月撤消)。至“文化大革命”前,江苏共辖8个地委,7个省辖市委,共有67个县(市)委,2 660个基层党委,1 836个总支,5.7万个党支部,92万名党员。

☚ (一) 社会主义时期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 ☛
000306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