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 人民公社时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 人民公社时期 (二) 人民公社时期1957年,浙江的农村党组织根据党中央和浙江省委的指示,基本上暂停吸收党员,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巩固组织上。但是随着农业生产合作社数量的迅速增加,农村党员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1957年底,全省共有农村党员18万名,比前1年略为减少;3. 58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建有党支部的只占36%。为逐步改变这种状况,浙江省委组织部在《1958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求1年内在党员太少或没有党员的农村吸收一批党员,数额控制在2万—2. 5万人。到1959年底,全省29 114个生产队,有29 063个建立了党支部,占99. 8%。这些新发展的党员,多数是好的,但有些地方单纯追求发展数量,有的甚至提出“放党建卫星”、“摆党建擂台”等错误口号,影响了党员的质量。 ☚ (一)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 ☛ (二) 人民公社时期 (二) 人民公社时期这一时期,省委根据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注意适时调整工作方针,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956年12月,省委发出了《关于暂时停止提拔干部和发展党员工作的通知》。1958年开始,省委决定在没有党员或党员较少的地区和单位少量发展党员。1959年2月,省委发出《关于接受新党员的指示》,各级党组织注意在生产第一线发展党员,做到农村生产队,队队有党员。到1960年,共发展党员19.8万名。1963年1月,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开始进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试点,1964年全面铺开,先后派出6万人的工作队,对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大大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政治觉悟。这一时期,由于政治运动频繁,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战斗力。如1957年在全省广泛开展了反右斗争,犯了扩大化错误。1958年5月,中央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同年8月,在全省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严重错误,大大伤害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随后到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农业连续3年大幅度减产,全省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出现困境。1961年后,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七千人大会精神,认真纠正了“大跃进”和农村工作中的“五风”错误,同时,为在“整风反右”、“反右倾”等运动中被错划错处理的同志进行甄别平反。这些措施,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农村广大党组织和党员与农民群众一起同甘苦共患难,艰苦奋斗,任劳任怨,为克服困难进行了顽强斗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 (一) 社会主义时期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