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红树林湿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红树林湿地

红树林湿地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红树林湿地作为重要的海岸湿地类型已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第四届成员国大会(蒙特利尔,1990) 制订的拉姆萨尔湿地分类系统及我国海岸湿地分类系统。红树林湿地具有高生产力、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的特性,使红树林生态系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高速运转,能量和物质在较快的流动和循环中活性可以大幅提高,在维护河口海岸食物链,促进近海水产渔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红树林区拥有海陆交汇的优越地理位置和胎生胚轴、复杂地面根系、多种鸟类等动植物观光资源,具有观赏、娱乐、知识和教育多种价值。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自然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我国红树林湿地断续分布于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湾等受掩护水域。宏观纬度分布主要受温度控制,包括气温、海水表层温度、霜冻频率等。因气温、水温受寒流或暖流的影响,使红树植物繁殖体的传播分布受到影响。我国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界为福建福鼎县 (北纬27 ° 20′),人工引种北界为浙江乐清县 (北纬28°25′),分布南界在海南岛南岸。红树林分布与生长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温、洋流、波浪、岸坡、盐度、潮汐、底质等。影响局部分布的重要因素是波浪掩护条件和潮汐浸淹程度。前者控制红树林沿岸分布,有人认为控制红树林能否生长的唯一必要的环境条件。后者控制红树林在潮滩上的横向分布,即红树林只能占据平均海平面 (或稍上) 与回归潮平均高潮位 (或大潮高潮位) 之间的潮滩面。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一些受到良好波浪掩护的港湾或河口湾内,如海南东寨港、清澜港,广西珍珠港,广东雷州湾通明海 (以上4处均为667公顷以上连片分布区)、深圳湾,福建九龙江口、漳江口,台湾淡水河口等。另外,盐度与底质也对红树林有重要影响,通常在受淡水径流影响的淤泥质潮滩上生长茂盛。红树林区的植物可分为真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伴生植物。真红树植物是只能在潮间带生境生长的木本植物; 半红树植物是可在潮间带和沿岸陆地生长,并可在潮间带形成优势种群的两栖性木本植物; 伴生植物是偶尔出现于林缘、不能形成优势种群的木本植物及红树林附生植物、藤本植物、草本植物等。
根据红树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范围可划分为嗜热窄布种、嗜热广布种、抗低温广布种三个生态类群。
❶嗜热窄布种。包括红茄冬、红树、红榄李、水椰、杯萼海桑、大叶海桑、水芫花等,仅自然分布于海南岛东南岸与台湾高雄以南海岸,这一类群能适应最低月平均气温大于20℃ 。
❷嗜热广布种。以木榄、角果木、红海榄、海莲、海漆、榄李、银叶树、卤厥为代表,主要分布于由防城至厦门的大陆沿岸及海南岛西北岸、台湾高雄以北海岸。能适应最低月均温大于12—16℃。
❸抗低温广布种。有秋茄、白骨壤、桐花树等,为福建厦门以北海岸区的优势种。能引种到浙江的仅秋茄一种,能适应最低月均温小于11 ℃。位于海洋和陆地交汇地带的红树林湿地是海岸带生态关键区。生态关键区是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或资源生产力有特别价值的生物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在海岸带综合管理中通常应给以特别的关注和保护。

☚ 海滨湿地   人工湿地 ☛
000019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