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农林果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农林果蔬

(一) 农林果蔬

1.粮食作物。水稻、三麦是国营农场主要的粮食作物。1960年前后,在采取灌溉洗盐改土的措施下,开始种植水稻,以一年一熟为主,采用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初期亩产200千克左右。1967年后,逐渐增加了两熟面积。1971—1975年,粮田复种指数达150%左右,提高了粮食常年亩产。1976—1978年,扩大了粮食生产三熟制面积,粮田复种指数达240%,该三年平均的粮食常年亩产达546千克,但成本也明显增加。1979—1982年,因农业劳力逐年转移,农机装备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场的耕作制度和作物品种逐步调整,三熟制逐步恢复为两熟制,同时扩大小麦和中稻面积,学习推广江苏农学院“叶龄模式栽培技术体系”。1987年后,粮田面积一直稳定在11 333多公顷,形成了稻麦为主的两熟制生产。1990年,单季晚稻单产达450千克,麦子单产266千克,粮食常年亩产737千克,首次超过郊县的平均水平。90年代初,上海农垦确立了“稳定总产,提高单产”的粮食生产方针。1992年,跃进农场粮食常年亩产首次实现“吨粮”,当年达1 054千克。1995年,全系统全面实施“吨粮田”工程,目标是三年内各农场都要建成一批“百亩吨粮田”和“千亩丰产方”。1996年,农垦粮食总产量19.05万吨,粮食常年亩产968千克,除一批农场的百亩丰产方验收获得“吨粮田”目标外,跃进农场78.6公顷验收获得稻麦两熟平均亩产1 169千克的千亩方最高纪录。
2.林业。
(1)农田防护林。国营农场从建场起,结合滩涂平整造田,规划营造农田防护林,以改善沿江傍海的生态环境。所建的防护林网,一般南北向每隔200~250米营造10米宽的一条主林带;东西向每隔800~1 000米营造8~10米宽的一条副林带。60~70年代,林带树种以白榆、苦楝为主。80年代,林带更新为以水杉、落羽杉、池杉为主。80年代末,开始推广经济价值较高的速生“欧美杨”。位于长江口长兴岛上的前卫农场防护林带,以主副林带、辅助主林带和折风林带综合配套,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为在北纬33°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起到重要的屏障作用。1996年,农垦林地面积2 555.47公顷。
(2)苗圃及四旁绿化。农场的苗圃始建于建场初期。80年代后期起,东海、前哨、五四、新海等农场面向市区,经销苗木,承接绿化工程,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992年,五四农场建立博露草坪公司,在本市率先引进美国常绿冷季型高羊茅草种,发展现代草坪生产。以后,农垦又相继建立了绿化总公司、绿亚景观工程公司等企业,草坪苗圃生产有较大发展。随着农场集镇和文明单位创建,四旁绿化得到迅速发展,农场集镇、居民新村、工厂厂区等以树、花、草坪相结合,不少地方形成了园林风格。1996年,长征农场规划建设银杏树林,当年完成采叶圃133.33公顷。是年全系统苗圃面积204公顷,草坪生产面积154.8公顷,生产草坪300万平方米,销售112万平方米,四旁树累计98.96万株。
(3)茶叶及花卉。地处皖南山区的黄山茶林场是上海农垦的茶叶主要产地,早期以生产祁红毛茶为主,1969年改制烘青,1970年后以产绿茶炒青与毛峰为主,品质具有芽叶肥壮、嫩度高、耐冲泡、香气持久、味醇等特点。1987年,因调整属地,茶园面积减至32.7公顷。1996年,干茶总产8吨。1995年,上海农垦引进荷兰1公顷现代化的园艺温室,在东海农场建立了中荷花卉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荷兰“玫瑰”、日本“扶郎”等名贵花卉,为上海花市及市政园林、绿化,市府及著名宾馆摆花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五四和东海农场先后建立了花卉研究开发的种苗“组培室”。1996年,全系统共上市鲜切花112万支,销售种球种苗27万株(只)。
3.果蔬。
(1)瓜果。国营农场建场初期始栽果树。1964年,跃进农场建立上海农垦第一个果园,在新垦地上种植10.8公顷桃、梨、苹果等树。1966年起,在全系统推广建立果园,当年面积达120.8公顷。70年代,主要品种有梨、桃、橘、葡萄、柿子、李子、苹果等。1976年起,果园面积始终保持在666.67公顷以上。80年代,因生长条件不适应,逐年淘汰了苹果。前卫农场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逐步扩大柑橘种植面积。1985年起,西瓜成为农场主要经济作物,品种有新澄、伊选、琼露、8424等。1995年,东海农场引进日本甜瓜“伊丽莎白”、“古拉巴”、“西薄洛托”品种,利用大棚栽培15.2公顷。1996年,农垦果园面积746.6公顷,其中收获面积591.5公顷,水果总产量19 246吨;其中柑橘种植面积548.5公顷,收获面积533公顷,总产达18 549吨。西瓜种植面积358.53公顷,总产9 123吨。
(2)蔬菜。农垦蔬菜生产分为自给和商品生产两个阶段。建场初期,农场试种一些耐盐碱的甜菜、卷心菜、大白菜等供职工自食。70年代初期,部分农场引进有经验的菜农进行指导,相继引种了花菜、茭白、芋艿、黄芽菜、刀豆、番茄等,后期开始应用地膜、塑料环棚栽培,使品种有所增加,产量提高。1990年,各农场相继建立了大菜园,专门从事蔬菜生产,固定菜地达1 760公顷,总产3.6万吨,产品逐步面向市场。1993年,市政府作出“菜篮子”基地向中远郊转移的决定,星火、燎原、五四、东海农场先后建立了面积各为千亩以上的市属常年菜地。1996年,东海农场引进荷兰3公顷现代化蔬菜温室,建立了占地6公顷的上海东海蔬菜示范基地,实行电脑控制和无土营养液栽培,年生产无公害蔬菜能力1 300吨。是年全系统蔬菜种植面积1 736.27公顷,总产62 455吨。常年菜地总计上市蔬菜3 000吨。

☚ 二、农业生产   (二) 畜牧水产 ☛
0000962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