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江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江永1681—1782年字慎修,清代著名音韵学家,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江氏终生不仕,以讲学终其身,戴震、金榜、程瑶田等学者皆出其门。治经朴实严谨,长于考据。曾著《周礼疑义举要》、《礼书纲目》、《仪礼释例》、《群经补义》、《论语琐言》等书。江氏在音韵学上成就巨大。《古韵标准》纠正顾炎武之疏失,定古韵为13部,开审音派之先声。《四声切韵表》用等韵原理研究中古音、兼及古音,《音学辨微》指出照系二三等之区别、喻母三四等之区别。以上各书对汉语音韵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江永 江永(1681-1762年)清音韵学家、经学家。字慎修,婺源(今属江西)人。自幼研习《十三经注疏》,对古今制度、音律、舆地无不钻研本始。读书好深思比勘,尤善考据,开有清一代皖派经学研究的风气。著有《周礼疑义举要》《礼书纲目》《律吕阐微》等。精于音理,注重审音。分古音为十三部,比顾炎武的古音十部精细。另著有《古韵标准》四卷,《音学辨微》一卷,《四声切韵表》一卷。 ☚ 阎若璩 戴震 ☛ 江永公元1681——1762字慎修,清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精音韵,通三礼,兼善历算地理。好学善思,长于比勘,以考据见长,开皖派经学研究之风。于音韵学则长于审音,开清代古音学审音派先声。他定古韵平、上、去三声十三部,入声八部。主“数韵同入”之说,入声兼配阴阳。他认为求古韵始于吴棫,精于顾炎武。但顾氏“考古之功高,审音之功浅”,故用等韵学原理考定古韵韵部。主要著作有《周礼疑义举要》、《仪礼释例》、《礼书纲目》、《仪礼释宫增注》、《礼记训义择言》、《深衣考误》、《古韵标准》、《四声切韵表》、《音学辨微》、《春秋地理考实》、《群经补义》、《论语琐言》、《推步法解》、《律吕阐微》、《近思录集注》、《四书典林》、《读书随笔》等,均传于世。 江永 160 江永1681—1762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字慎修。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康熙朝秀才。读书好深思,长于比勘,明推算天文历法、钟律、声韵。平生钻研经学,尤精于《三礼》。在音韵学方面,著《古韵标准》4卷,是其研究上古音韵的代表作。他以音理为基础,考古与审音并重,区别开口元音与闭口元音;在顾炎武、陈第的研究基础上,分古韵平、上、去声为13部,入声为8部,注意古音中a系统与∂系统的对立。又著《四声切韵表》,用等韵原理研究切韵音系兼及上古音。以入声兼配阴阳、开合等呼相配成表。凡有字之音,悉备于此,较宋人等韵图为精密。尚著《音韵辨微》等,均得时人称赞。 ☚ 段玉裁 钱大昕 ☛ 江永1681—1762清经学家、音韵学家。字慎修。婺源(今属江西) 人。康熙时诸生。长于校勘,深究《三礼》。撰《周礼疑义举要》,对先秦名物考释,颇多创见, 训解《考工记》二卷,尤称精赅; 《礼书纲目》,搜集散见经传杂书中的古代礼乐制度,补正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之不足。又精于音理, 注重审音,撰《古韵标准》,定古韵为十三部; 《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阐明等韵学及韵书中分韵的原理。另有《乡党图考》、《律吕阐微》、《深衣考误》等书。 江永1681—1762清朝学者。字慎修。安徽婺源人。生员出身。他对古今制度及钟律声韵,无不探研,尤深于三礼及天文地理之学。乾嘉著名学者戴震、金榜皆从其学,后戴震携其书赴京,故《四库全书》收其书至十余部。所著《古韵标准》,是我国古韵方面的重要著作。有《周礼疑义举要》、《春秋地理考实》、《近思录集注》、《律吕阐微》、《推步法解》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