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青木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青木香 中药名。 一见《本草蒙筌》。别名:马兜铃根、兜零根、土木香。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及壮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的根。原植物见马兜铃。10~11月间茎叶枯萎时挖取根部,除去须根、泥土、晒干。干燥的根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5~ 15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面黄褐色,有皱纹及细根痕。 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状明显可见,木部射线乳白色,扇形或倒三角形,将木质部分隔成数条,木质部浅黄色,有小孔。 气香,味先苦而后麻辣。 主产浙江、江苏、安徽。此外,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亦产。同属植物大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kaempferi Willd.和云南土木香A.chuii C.Y.Wu的根,在少数地区同等入药。 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浸泡,捞出,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味辛苦,性寒。入肺、胃经。行气,解毒,消肿。 治胸腹胀痛,痧症,肠炎下痢,高血压,疝气,蛇咬毒,痈肿,疔疮,皮肤瘙痒或湿烂。内服:煎汤,3~9克;或入散剂。 外用:研末调敷或磨汁涂。虚寒患者慎服。 水煎服,红糖为引(《江西草药》)。 ❺ 治牙痛:青木香鲜品1块,放牙痛处咬之(《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马兜铃根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马兜铃酮,并含马兜铃酸、尿囊素、青木香酸、木兰花碱、土青木香甲素及丙素等。药理作用: 一般煎剂作用最强。 对其粗制剂或精制浸膏的降压原理曾作了分析,认为其降压并非直接抑制心脏或扩张血管,与迷走神经无关,而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完整性有关。 对血管运动中枢也无直接作用。进一步提取有效成分为木兰花碱。 ❷ 对胃肠道的作用:临床上用其粗制剂引起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作用。催吐作用主要由于其中所含的醚溶性酸性成分所引起,精油亦能致吐,但作用较弱。 此两种成分皆不降压,故用精制后的制剂治疗腹痛可消除此种副作用。 ❸ 青木香粗制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毒性:青木香粗制剂对小鼠腹腔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15.7克/公斤,小鼠静脉注射木兰花碱的半数致死量为20毫克/公斤,长期口服其10倍剂量,并无明显的慢性毒性。现代临床: 每日3次,饭后服,第1周每次3毫升,第2周4毫升,第3周及以后6毫升。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呕吐,胃口不适,口干等,但轻重程度及出现时间颇不一致。 用法:壮马兜铃根1.5~2克,洗净后置口中嚼细,用开水或酒送服。 或壮马兜铃根30~60克,切片,用酒1斤浸泡2~3天;每服5~10毫升。亦可用壮马兜铃根制成3%酊剂,每服3毫升。上述制剂均在发病时顿服,或日服3次。 用青木香粉加甘油配成5%的混悬剂,以棉球浸透药液充填龋洞,治疗龋齿引起的急性牙髓炎。 二见《云南中草药选》。 别名:木香、理木香。为菊科植物厚叶木香Vladimiria berardioides(Franch.)Ling、膜缘木香Vladimiria forrestii(Diels)Ling及大理木香Vladimiria edulis(Franch.)Ling的根。 秋、冬挖根,去净茎叶、须根、泥土,晒干。干燥根呈长圆形,长4~9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具纵皱纹和须根残痕。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可见木部黄色,皮部棕黄色,呈放射状纹理,散在多数油室。 气芳香,味甜微辛。产云南。味辛苦,性温。疏肝理气,健胃止痛。 治腹痛,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支气管炎。内服:煎汤,6~9克;或研为散,1.5~3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