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腐蚀性食管炎
急性腐蚀性食管炎系因吞服强碱、强酸、氨水、来苏尔、氯化高汞、高锰酸钾、硝酸银、碘等而引起。化学物品的种类、浓度和数量及当时食管痉挛的情况和引起食管炎的轻重有密切关系。在腐蚀性食管炎中由强碱液所致者最为常见,所引起的食管炎亦最严重。多数家用洗涤剂含有8~50%的氢氧化钠,是引起腐蚀性食管炎的重要化学物品。固体的强碱容易附着在粘膜上,可引起口咽炎和食管炎,胃较少受累;液体的强碱较少引起口咽炎,但食管和胃的损伤则较为常见且较严重。强碱可以破坏食管粘膜,引起粘膜下层血管栓塞,并可损害食管壁的深层,甚至食管周围组织或器官;强酸因可即时引起口腔剧痛,以致不易下咽,较少引起食管炎;一旦咽下,由于强酸可引起食管粘膜的凝固性坏死,因食管粘膜pH为碱性,可中和一部分酸,故不易损害食管壁的深层,但较易引起胃、十二指肠的损害,病死率亦高。
本病的病理改变依食管炎的轻重而异。轻症病例仅有食管粘膜充血、水肿,愈后不遗留痕迹。较重者管壁的粘膜下层及肌层均受累,表面坏死组织脱落后,可形成溃疡。溃疡底部有肉芽组织,2~3周后有纤维组织形成,以后纤维组织收缩,致食管逐渐变窄,形成许多袋状畸形或甚至食管腔完全闭锁。极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肺水肿及吸入性肺炎,整个食管壁均受损害,亦可穿破引起纵隔炎、心包炎或食管支气管瘘。碘酒和酚可引起食管弥漫性红肿和浅表溃疡,愈后多不发生食管狭窄。
口、咽及胸骨后灼痛,咽下困难,唾液多及呕吐是本病常见症状。较重者胸骨后疼痛显著,且可有发热。食管穿孔者可发生休克及纵隔炎、心包炎或食管支气管瘘的表现。轻症患者一般于一周后急性症状消失。较重的患者于3~6周甚至数月后,由于食管发生狭窄,再度出现咽下困难。
根据吞服腐蚀性化学物品的病史及临床表现,一般可作出诊断。起病3~6周后可考虑进行食管X线钡餐检查,以观察是否有食管狭窄。
治疗措施:
(1)紧急措施: 禁忌催吐与洗胃。尽快饮用中和剂,吞服强酸者宜饮稀肥皂水、镁乳、牛奶或蛋清,忌用小苏打,以免因产气导致食管穿孔;吞服强碱者即饮用果汁、稀醋或2%醋酸或牛奶、蛋清等。严重腐蚀性食管炎常于24小时内并发喉头水肿,应严密观察有无气道阻塞,以便及时进行气管切开。疼痛剧烈者需用镇静剂。出现休克时应输液、输血及其他抗休克措施。食管穿孔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患者应禁食,直至患者可咽下唾液,方可试给流质饮食;根据吞咽的情况逐渐改给一般饮食。在较严重的患者应估计到可能发生食管瘢痕狭窄,因此开始进流质饮食时,应让患者吞下一条3m长的坚韧丝线,以备需扩张时应用。
(2) 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 患者可给予抗生素以预防继发性感染。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对减少愈合过程中的结缔组织形成及瘢痕组织收缩或有帮助,开始用量较大,强的松每日60mg或剂量相当的氢化考的松;3周后逐渐减量乃至停用。但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可掩盖感染症状和增加穿孔机会,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并同时使用抗生素。
(3)食管扩张术: 一般可在4~5周后进行食管镜检查,发现炎症已痊愈而有瘢痕狭窄者,可用水银探条作食管扩张术。有认为每扩张前,在食管镜直视下注射透明质酸酶和曲安缩松混合液[含透明质酸酶1ml和曲安缩松(去炎舒松)5ml混悬液]于瘢痕部位的四角,疗效较好。食管有多处狭窄或闭锁者,可先行胃造瘘术,继而进行逆行食管扩张术。较长的一段食管有多处狭窄者,宜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