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急性胆囊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

系由于胆汁浓缩淤积(排泄不畅)、胰液反流入胆囊、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胆囊急性炎性病变。为胆囊最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轻者有低热、倦怠、消化不良、右上腹疼痛与压痛;较重者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有结石可伴有绞痛,有的发展至浆膜刺激腹膜时右上腹有压痛与反跳痛,多有高热、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胆囊肿大、X线平片对胆囊炎诊断有意义。B超检查意义较大。治疗:应用抗生素及中药;利胆、镇痛;限制脂肪食;对症。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为不同病因所致的胆囊急性发炎,炎症可仅限于胆囊,亦可与其他胆道炎症并存。多数伴有胆囊结石,与胆道感染和胆道结石关系密切。为避免名词上混淆,本文仅讨论胆囊单独炎症。
病因 主要有三方面。
❶胆囊管完全或部分梗阻:梗阻原因以结石为最多,占70~90%。常因结石移至胆囊漏斗部或胆囊管内而发病,引起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管畸形、胆囊扭转、肿瘤压迫、胆道蛔虫等亦为梗阻原因,但较少见。胆囊出口梗阻可使浓缩胆汁滞留于胆囊,损伤其粘膜而发病。梗阻可使感染加剧,若在发病初期梗阻因结石活动而自行解除,则胆汁重新得到充分引流而使炎症消退。反之,如结石发生嵌顿,则炎症将继续加重;
❷细菌入侵:细菌通常来自胆道,以大肠杆菌、链球菌、产气杆菌等为常见,可导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偶有产气荚膜杆菌或其他产气厌氧菌感染,可在胆囊内、胆囊壁、甚至胆囊周围组织内发生小气泡,称为急性气肿性胆囊炎。细菌入侵另一途径为经血行或淋巴到达胆囊。在肠伤寒流行区,胆囊内亦可培养出伤寒杆菌;
❸化学性刺激:胆道运动功能失常等原因所致Oddi括约肌痉挛时,如存在胆总管主胰管共同通道,胰管内液压升高,可使胰液返流入胆囊,因胰酶刺激胆囊粘膜而发生炎症,此时可于胆汁中检出高浓度胰酶。
临床表现 主要为腹痛、呕吐、发热,右上腹压痛;腹肌紧张,可扪及肿物。腹痛可因油腻食物而诱发,亦可与体位改变有关,初起在上腹中部,然后转移至右上腹,亦可始于右上腹。于腹痛同时可出现局部腹膜刺激体征,可扪及肿块,后者为肿大胆囊或大网膜包裹胆囊所致炎性包块。以手指深按右肋缘下偏内侧,嘱病人深吸气,如因剧痛突然中止吸气,称为Murphy征阳性,提示存在发炎的胆囊。有时右背肩胛骨下角有皮肤过敏区,称为Boas征。此征阳性有助诊断,而阴性意义不大。体温一般为持续性中度升高。约10%病人有轻度黄疸。若有寒战、高热、黄疸加深则应考虑有胆管炎和胆管结石或伴发脓毒血症。白细胞可增至15~20×109/L。
诊断 按以上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B型超声检查显示胀大的胆囊,囊壁增厚,囊内结石,有助于确诊。但囊区X线平片有15~20%病人显示不透射线的胆石。口服胆囊造影在急性发作期诊断作用不大。静脉胆道造影如仅显示肝外胆管而不显示胆囊,表明胆囊管有梗阻,支持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如显示胆囊则急性胆囊炎的可能不大。若能作超声检查,胆道造影一般不必再作。病程多与急性阑尾炎相似。起病较突然,症状逐渐加重。在梗阻解除或无梗阻情况下,经全身支持和抗感染治疗,急性炎症可逐渐消散而痊愈。如炎症继续发展,胆囊内压力增高,囊壁坏死和穿孔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胆囊已被大网膜和邻近组织所包裹,穿孔后仅形成局部炎性肿块或脓肿,经治疗后可逐渐吸收。胆囊穿孔经胆囊床进入肝内,形成肝脓肿,或穿入十二指肠形成内瘘。胆石可经过内瘘进入肠道,如结石较大可在回肠远段引起堵塞性胆石性肠梗阻。胆囊感染偶尔发展至门静脉形成血栓性门静脉炎,或导致多发性肝脓肿,并可发生脓毒血症而危及生命。急性胆囊炎多合并胆囊管梗阻,如梗阻未能解除,胆囊内感染可发展为胆囊积脓。
治疗 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约60%的病人在非手术疗法下可痊愈,应俟痊愈后择期施行胆囊切除术。另一种则认为应早期手术切除胆囊(不是急症手术),理由是早期手术危险性和死亡率并不比非手术疗法高,且可防止并发症和缩短恢复期,只在年迈体弱和有其他禁忌证时才采用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抗生素及解痉药如阿托品、普鲁本辛、硝酸甘油等的应用,止痛可用杜冷丁,吗啡能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故忌单独使用。针刺有解痉作用,可降低胆道内压力,穴位可取胆囊区阿是穴、阳陵泉、足三里等。中医可按理气活血、疏肝利胆、清热燥湿及通里攻下等法则辨证诊治,常用方剂有大陷胸汤、大柴胡汤、茵陈蒿汤等。非手术治疗同时,必须做好术前准备,如病情恶化,须及时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疗法有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口术两种。胆囊切除术适用于病程在48小时内,经1~2天非手术疗法不见好转者,亦可在炎症消退后4~6周择期进行。胆囊造口术旨在减压、引流,并可取石。适用于经内科治疗病情严重恶化者。凡局部病变较重,有坏死、穿孔且充血、水肿严重以致解剖不清,胆囊切除术可能造成邻近器官损伤;年龄过高、体形肥胖、周身情况欠佳;或有其它胆囊切除禁忌,均适应作胆囊造口术。国内有人倡用胆囊穿刺置管术,适用于胆囊肿大而明显触及者,此法既可达到减压引流目的,又可采集胆汁作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还可于急性炎症消退后,行胆道造影术,但应防止胆汁外漏及导管脱出。于胆囊切除术中,凡遇下列情况:胆囊内有多数小结石,胆囊管显著扩张,胆总管内扪及结石或蛔虫,胆总管显著扩张或管壁增厚,有黄疸病史,合并慢性复发性胰腺炎,须探查胆总管并作“T”管引流。

☚ 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   胆囊积水 ☛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胆囊的急性炎症可单独存在,或为胆道急性感染的一部分。90~95%合并胆道结石。胆囊管梗阻、胆道蛔虫症常为胆道急性感染的原因。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经上行、血道或淋巴感染途径至胆囊;发病原理除胆石物理刺激外,与胆汁淤积、胆汁理化性状的改变以及胰液逆流等有关。伤寒杆菌、创伤、手术、结节性多动脉炎等为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少见原因。西方国家胆囊结石多见,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2~3倍; 而国内男女之间差异不大。发病可从儿童到老年,以30~60岁多见。
急性炎症发作时,胆囊通常肿大、囊壁增厚,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浆膜下水肿、粘膜下出血以及片状坏死。3~7天后如炎症不消散,可发生壁内脓肿、胆囊积脓以至坏疽穿孔。病变以胆囊底和嵌塞胆石的颈部为著。若在炎症过程中胆囊已与邻近组织器官发生粘连,则将形成胆瘘,否则可引起严重的胆汁性腹膜炎。
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痛,呈持续性,逐渐加重,如存在胆囊颈管部梗阻,则呈阵发性绞痛。炎症的刺激可通过第七肋间神经,使疼痛放射至右肩胛下方,或因刺激横膈而引起右肩牵涉痛。一般在进餐后30~90分钟发作,伴有恶心、呕吐和低热。病情加重或胆囊化脓时,有寒颤和发热。炎症累及胆总管或胆总管有化脓性病变以及胆石嵌顿于胆总管时,可出现黄疸。60~74%患者过去有类似发作史。体检右上腹有肌紧张,压痛明显。30~50%可扪及肿大的胆囊。用手轻按右肋缘下,患者深吸气因有触痛而突然停止,称为Murphy征阳性。炎症达浆膜层或已发生胆囊周围炎,则可引出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清胆红素稍高。如胆红素升高显著,可能存在胆总管结石。SGPT与SGOT可能轻度增高,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淀粉酶多升高。10%左右的患者X线平片可见右上腹有阳性结石影象。超声检查亦能提示有胆石存在。
根据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对本病不难作出诊断,但须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阑尾炎、右肾绞痛、急性病毒性肝炎和心绞痛等鉴别。
本病的治疗一般主张开始先采取非手术疗法。包括禁食或限制饮食,胃肠减压以防止十二指肠内容和鼓肠对胆囊和胰腺的刺激,适当镇痛以不掩盖临床症状为宜,静脉输液和应用对肠道菌群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如局部疼痛与压痛加重,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持续升高,则须及时手术。25~35%的患者病情可能恶化,故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必须严密观察,以免发生胆囊坏疽穿孔。经非手术疗法病情缓解后,应进行口服胆囊造影;如不显影应作双倍剂量造影或静脉胆道造影,约95%的病例可获得有意义的结果。若胆囊显影正常而临床仍怀疑胆囊炎时,可作十二指肠引流,有辅助诊断价值。胆囊造影显示胆石或胆囊无功能者,宜考虑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病情重笃或组织粘连水肿严重者,为挽救生命可先作胆囊造口术,以控制感染,三个月后再进行二期手术。急症手术死亡率约为2~5%;择期手术的死亡率一般在0.5%以下。

☚ 继发性胆道运动障碍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
000163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