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粘膜出血性病变
又称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是一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充血糜烂、表浅溃疡形成的出血性病变。它包括应激溃疡、出血性胃炎、药物性胃炎等。一般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称为Cushing溃疡,并发于烧伤的称为Curling溃疡,区别在于前者血清中促胃液素水平较高,胃酸分泌也较多,形态学上与普通的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相似,溃疡穿过粘膜肌层。后者的发病过程为局部组织缺血,粘膜抵抗力被破坏,氢离子返流,形成粘膜糜烂或浅溃疡,病变不超过粘膜肌层,愈合后不留瘢痕,糜烂病变在1cm以下,可分布在胃和十二指肠不同部位,一般起病较急,常伴随严重创伤或灼伤、休克和感染;有时,与服水杨酸盐、类固醇类、保泰松等药物有关。发病机理未完全明了。
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胃出血,量可不等,需与其他胃出血性疾病相鉴别。确诊主要依靠内窥镜检查。根据胃镜检查,这种出血约占上胃肠道出血的20%。治疗以减少胃酸,并针对诱因为主。控制胃酸措施与治疗溃疡病出血相同,包括应用制酸剂、抑酸剂如H2受体拮抗剂、解痉剂、胃局部降温和应用含去甲肾上腺素的冷盐水、冷牛奶灌洗等。较严重的出血,如条件具备,可在内窥镜直视下用激光烧灼止血或经选择性腹腔动脉插管注入垂体后叶加压素、肾上腺素等药物。多数病例经药物治疗,并消除诱因,出血可得到控制。个别无法控制的病例,在诱因已基本解决的情况下可考虑施行出血糜烂部位缝扎术、迷走神经切断术、胃动脉支结扎术等。如糜烂只限于胃远侧,也可考虑胃部分切除术,一般不考虑全胃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