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护理
急性腹膜炎是外科常见的疾病,可因细菌,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的化学性刺激或损伤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膜刺激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或在全愈后形成广泛性腹腔内粘连或肠梗阻。治疗可分为手术疗法及非手术疗法。此病病情多较严重,且变化较快,因此,要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以及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体征有无加重或减轻。病人采取半坐卧位以利于腹内脓液流向盆腔,便于引流并使腹肌松弛以减轻疼痛。病人一般应禁食并行胃肠减压。针炙或穴位注射有镇痛及调整肠蠕动的辅助作用,常用穴位为足三里配穴肝俞、胆俞、脾俞等。如用中药治疗经胃管注药后应夹管2小时,同时观察有无持续性腹痛、呕吐、腹胀、腹壁肌肉紧张等体征及有无粘液便或脓便,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手术疗法应用于内脏破裂、绞窄性肠梗阻、胆囊穿孔、重度坏死性胰腺炎、术后吻合口瘘、以及非手术疗法12小时而症状及体征不见缓解的病人。术后持续胃肠减压24~36小时。插管期间应注意口腔护理,预防腮腺炎的发生。如腹胀可用热水袋或炒热的食盐加葱放布袋内,置神厥穴位上。病情较重者应注意预防肺炎,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新鲜、温暖、湿润。鼓励病人行深呼吸,使肺充分扩张,并做咳嗽动作。病人因怕伤口痛而不敢咳嗽,护士可用双手按住伤口,以减轻对伤口的振动。帮助病人定时翻身,根据病情决定每日翻身次数,同时将掌心悬空上下左右叩打全背部,并同时鼓励病人咳嗽。痰液粘稠时,可行雾化吸入使之稀释。中药可用黄芩、樟脑、薄荷、双花煎液,滤过后做蒸气吸入。因病人卧床时间较长,要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