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cute·hemogenic osteomyelitis

系细菌经血循环传播至骨内引起的感染。多发生于儿童长管骨的干骺端。起病急,开始即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患部有持续性剧痛及深压痛,继之局部红肿,发热。若感染未被控制,病儿可进入昏迷状态,甚至出现中毒性心肌炎或休克而危及生命。若能渡过急性期,3~4周后病变可穿破皮肤形成窦道,而转入慢性骨髓炎。X线检查早期无明显异常,而后出现骨质破坏及新骨形成。应及早进行综合性抗感染治疗,并行开窗引流术。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化脓菌经血行而引起的急性骨感染,不仅骨髓发炎,常是骨质、骨膜及周围软组织也同时或先后发炎。多见于幼童,80%以上患者在10岁以内,男孩多于女孩,约为4:1。
病因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少数为其他化脓菌,如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双球菌、大肠杆菌等。其来源可能是疖、痈、皮肤创伤、脐部感染、咽峡炎、扁桃体炎或中耳炎等。病灶不明者也不少见,无论有无原发病灶,血流中有细菌(菌血症)是造成骨髓炎的先决条件。发生血源性骨髓炎必须有两个条件同时存在: 即血液中有高度感染力的细菌为其外在因素,而患者周身或局部抗菌力的降低则是其内在因素。
病理 整个病理过程是以骨破坏和骨修复两个主要过程同时存在为特点,早期是以破坏、坏死为主,后期则以增生为主。
❶病灶形成: 血流中的致病菌沉积在长骨的干骺端,由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局部骨组织的变态反应,引起一系列炎性变化,邻近骨组织充血,炎性渗出,局部小血管痉挛或栓塞,骨坏死则病灶形成。如此时获得有效治疗,或身体抵抗力增强,病变可痊愈,或使病灶局限化,形成局限脓肿(Brodie脓疡)。
❷脓肿形成:病灶形成后如未及时治疗,或细菌毒力强,身体抵抗力低,则脓肿迅速增大,并可沿下列途径蔓延扩散; 干骺端初发病灶形成脓肿后可直接向骨髓腔破溃,由髓腔进而经Haver管和Valk man管到达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由干骺端突破海绵质骨区向外发展,将骨膜剥离,在骨膜下形成脓肿,再经Haver管侵入骨髓腔;小儿骺板为一屏障,脓肿通过骺板进入关节者极少,但骨膜下脓肿若将骨膜附着处剥离则可穿入关节腔,若干骺端位于关节囊内者(如股骨颈位于关节囊内),则脓肿可穿破干骺端骨皮质进入关节,形成继发性化脓性关节炎。骨膜下脓肿亦可穿破骨膜,沿筋膜面进入周围软组织,形成蜂窝织炎或软组织脓肿,如穿破皮肤,流出体外则形成窦道。
❸包壳形成: 骨膜下脓肿形成后,骨膜被广泛剥离,由于炎症刺激使骨膜深层细胞增生,形成新骨,这种新骨多围绕原来的骨干,逐渐形成包壳,包壳的大小与厚度,因骨膜剥离范围,炎症持续时间的不同而异。
❹死骨形成: 骨膜下脓肿使骨膜被广泛剥离,该部骨干外侧皮质即失去来自骨膜的血液供给而发生骨坏死,若骨内营养血管同时因感染而栓塞,则皮质内面的血液供给被破坏,使骨坏死更为广泛。如坏死骨与活骨分离则为死骨。小死骨可被周围组织吸收或经骨瘘孔自行排出,大的死骨均需经手术摘除。急性骨髓炎患者因年龄、解剖生理特点的不同其病理变化也不完全一致。婴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对生命威胁较大,但局部修复快,多产生骨壳,若并发骨骺炎可影响肢体发育。在儿童常并发大块死骨形成,甚至整个骨干坏死,常因骨骺刺激引起患肢过长,而较少造成肢体发育障碍。成人骨髓炎因局部修复慢,常由急性转为慢性,而后形成窦道。
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急骤,初有全身不适,继而寒战高热,患者呈现急性病容,烦躁不安,伴有恶心或呕吐,严重者可出现明显的毒血症反应。发病1~2日后即可出现局部症状。当干骺端初发病灶形成脓肿后或骨膜下脓肿穿破骨膜前,因骨内或髓腔内压力增加,则产生难忍的局部疼痛。当骨质或骨膜被脓肿穿破,其压力缓解,疼痛则可相对减轻。局部疼痛出现的同时即有局部压痛。发病初期压痛比较局限和深在,骨膜下脓肿形成后压痛变为广泛和表浅。由于疼痛病变周围的肌肉痉挛,患肢呈半屈曲位,而伴有程度不同的自动和被动活动受限。炎症波及软组织时则出现肿胀。发病早期由于骨髓炎部位深在,局部肿胀可能不易显露,当局部明显肿硬时,则表明骨膜下脓肿已形成。如骨膜下脓肿破溃形成软组织广泛感染,继而由局部肿硬发展成肢体弥漫性肿胀。邻近关节可因反应性滑膜炎渗出液增加而关节肿大。数日后红肿局限,触之有波动感,表明软组织脓肿已形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多显著增加,达20×109/L(2万/mm3)以上,有严重核左移现象,血沉增快,尿蛋白可为阳性。用药前应进行血培养。早期局部穿刺液进行涂片、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有助于对骨髓炎的诊断、细菌种类的确定,及应用抗生素的选择;同时根据穿刺脓液的有无、部位深浅和范围大小,对判断其病理改变和制订治疗方案亦有帮助。X线检查在早期对诊断帮助不大。直至发病一周左右可发现软组织因水肿各层次(皮下组织、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肌肉与肌肉之间)正常界限消失,肿胀部位有均匀性密度稍高的阴影。在此期间,病变部位因骨小梁变细,数目减少,骨质脱钙而呈现骨质稀疏。发病两周左右可见到骨影模糊或颗粒状骨质破坏,3周左右多能看到骨膜反应性增厚,其周围并开始有新骨增生。x线体层摄片有助于了解骨质破坏范围。脓腔造影较少应用。
诊断及鉴别诊断 早期诊断甚为重要,但有时并不容易,问题在于要想到其可能性。如最近可能有过外伤、感染灶、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可突然发病,全身无力,继之寒战高热,难忍受的局部疼痛是早期的重要特点。因此如婴幼儿高烧、哭闹、某肢体拒动时,或在病势严重的小儿如及时发现某一骨端有疼痛和压痛时,均应想到此病,并随即开始治疗。在肿胀局部穿刺,可抽得脓液者,则诊断容易。
病初起时须与急性风湿热、急性化脓性关节炎,蜂窝织炎、恶性骨肿瘤等相鉴别。
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以高热量、高蛋白半流质饮食,大量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给以清热解毒类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小量多次输新鲜血是抗毒血症的重要措施。根据病情适当补充液体以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速毒素及代谢产物的排泄,预防酸中毒的发生。在小儿患者有时需给以中枢神经兴奋剂及适量镇静剂,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和保持呼吸循环的正常活动。对感染难以控制的垂危患者也可慎重给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局部制动是保守治疗中另一重要措施。患肢用石膏托固定,或给以牵引,可以减轻疼痛,防止病理骨折,预防肢体畸形,便于护理,而对局部炎症的控制亦很有帮助。一旦诊断确定或相当确定,应立即用抗生素治疗,不可为了等待化验报告而延迟。抗生素应首选疗效较高的广谱抗生素,并给以足量。如用药1~2日后疗效不显,则应予更换,直至血培养或穿刺抽取物细菌培养阳性,再根据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治疗的持续时间一般应至局部体征消失,体温正常后两周为止,不可过早停药,以免病变复发。经保守治疗,短期观察效果不显,或局部穿刺抽得脓液者应施行手术治疗,如髓腔减压,病灶清除,使脓液得到及时引流。

☚ 化脓性关节炎   葡萄球菌关节炎 ☛
000031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