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滑坡灾
甘肃境内黄土覆盖面较大, 土壤母质层和新生体结持性能较低,穿透阻力薄弱,易发生垒土推移式滑坡。全省属高原土岩结合体的山地,占总面积的75%, 是中国滑坡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有地质性滑坡(俗称 “土崩”)和水毁性滑坡两种, 尤以水毁滑坡常见, 在降雨量占年降水量70%以上,并集中于6~9月的中东部和南部山地,极易形成滑坡体。1983年3月7日, 东乡县洒勒山大滑坡,近6 000万立方米黄土山体在55秒内垂直下落300米后, 又急速向南移动1 600米, 堵塞了河道,埋没了东乡至广河县的公路约1 000米, 沿路4个村庄受灾,其中3个自然村全部被埋,除地里劳动、赶集的农民和学生幸免外,277人被压死,许多人受伤,毁没农田3 000多亩,死亡牲畜300多头。省政府组织各有关部门在当地驻军配合下紧急抢险救灾,民政部门拨款37. 6万元安排灾民生活及处理死难者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