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問疑
【題 解】
大學問疑作者洪大容(一七三一—一七八三),字德保,號湛軒,本貫南陽,牧使櫟之子,渼湖金元行門人。少年時隨從使臣到北京,參觀清國文物,結識清國學者,並接觸西學,見聞廣開。回國後與朴趾源、朴齊家、李德懋、柳得恭等交遊,對他們頗有影響。湛軒為北學派之先導,是以燕巖朴趾源為中心的利用厚生學派的實學代表。他鑽研天文學和自然科學,主張地球自轉説,並對當時的土地、科舉、兵役等制度提出了改革方案。以蔭補任泰仁縣監、榮川郡守,後以奉養老母為由辭官。本書收録於湛軒書内集四書問辨,指出大學和中庸一樣都是禮記的一部分,難免漢儒傅會,不可全信,程朱在其是非對錯上也存在很多分歧,後世學者對其懷疑也情有可原。此外,傳四章之後的許多見解新穎而卓越,分量雖少且時有片面,但還是彌足珍貴。(李佑成)
大學錯簡多因程子所定,而經一章伊川、朱子則‘物有本末’下繼以‘明明德’,而明道則以康誥‘克明德’明之。‘致知’章舊本在‘止於信’下,而明道則繼於‘其本亂末治否’下,朱子因伊川意係於‘大畏民志’下,而補亡以一百二十四字。朱子則‘克明德’在傳首章,而伊川則在‘知至’下。其他淇澳、文王、節南山、康誥,取證與兩程改正,或同或異。庸學本禮記中選出,多經漢儒傅會,而程朱議亦終未歸一,後學之持疑,無怪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