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之九章】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云云。
下語體例與上章之末句同,亦是照應經一章末節。蓋修身、齊家際接處,本末之所以分,故立言又自别。
‘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即夫子所謂‘是亦為政’之意。
特就人倫中孝與悌言之,即有子所謂‘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之意。而並及于慈者,蓋以治國以愛民為先務故也。
‘康誥曰如保赤子’云云。
此專以母養子之事言之。小注中朱子説以為:‘孝悌雖人所同有,能守而不失者鮮矣。惟保赤子罕有失者,故特即人所易曉者以示訓。’此誠然矣,而特言保民於是章者,亦自有意,與下章所引‘民之父母’之句可參看。
‘一家仁,一國興仁’云云。
饒氏以為‘仁屬孝,讓屬弟,貪戾慈之反’,説得甚好。
‘堯舜率天下以仁’云云。
是章提出‘天下’字,蓋治國、平天下本無二致也。
仁,即上文所謂‘一家仁’;暴,即上文所謂‘一人貪戾’。
自‘其所令反其所好’止‘所藏乎身不恕’,已隱然説絜矩之義。
‘有諸己、無諸己’,兩己字,及‘所藏乎身’,是身字,皆可諦看。
喻諸人,即成教之意。
‘詩云桃之夭夭’云云。
至此卻説夫婦之倫。
三引詩之意,與‘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意同。
‘詩云其儀不忒’云云。
儀字又帶身字説。
説者或以為父子兄弟皆可以為法於人,恐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