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传chuán

(一)传授。
(例)悟空道: “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二·19·)
(二)传真。画家画人像。
(例)朕欲召巧手丹青,传二将军真容,贴于门上,免得劳他,如何? (十·128·)
(三)摄取。
(例)八戒看见,大惊道:“怪道这些时没精神哩! 原来是他把我的影神传将来也! ” (三十二·417·)

传chuán

唐诗中的“传”,有时和“闻”同义。杜甫《闻高常侍亡》诗:“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亡。”又《承闻故房相公灵襯自阆州起殡》诗:“丹旐飞飞日,初~发阆州。”又《峡口》诗:“雨声~两夜,寒事飒高秋。”又《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诗:“已~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其中例一、二句中的“传”,就是诗题中的“闻”。例三是说“两夜闻雨声”,若以“传来”或“传递”解释则不可通。例四也是说“已经听说”,而不是说“已经传说”。再以他人诗句证之:陈子昂《酬田逸人见寻不遇》诗:“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三四句大意是说听说田逸人已来过了。李白《古风》之五:“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铭骨~其语,竦身已电灭。”高适《自淇涉黄河》诗:“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空~歌瓠子,感慨独愁人。”又《同颜少府》诗:“~君昨夜怅然悲,独坐新斋木落时。”又《辟阳城》诗:“~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岑参《还高冠潭》诗:“遥~杜陵叟,怪我还山迟。”上述“传”都不能以“传说”解释。特别是例三,“瓠子”指的是《瓠子之歌》。汉武帝时黄河决口于瓠子(地名),汉武帝亲临塞之,作《瓠子之歌》。高适的意思是说空闻汉代有塞瓠子之事,而当今无人治河,所以感慨极深。此句显然不能把“传”解释为“传说”。

读音ch·uan(ˊ),为u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直挛切,平,仙韵。
❶传递。
❷推广;散布。
❸传导。
❹传达;表达。
❺传染。
❻传授。
❼传播。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zh·uan(ˋ),为u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知恋切,去,线韵。
❶传记。
❷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
❸解释经文的著作。
❹驿舍;客舍。
❺驿站所备的车马。
❻信符;凭证。

上一条: 下一条:

民间谓死者灵魂附于活人身体说话。

〔chuan〕 canx; zhanl.
传播 〔chuan bo〕 jid deus:这件事别~出去。ad gians sibnend ghad mangs jid deusblongl mongl.
传递 〔chuan di〕 jid longl:~瓦。jid longl was.
传家宝 〔chuan jia bao〕 zhanlgiad baot.
传染 〔chuan ran〕 1.jid nhud:这种病会~人。ad banb mongbnend sheib jid nhud nex:.2.jid bul: 这些病是由蚊子~来的。ad banb mongb nendzhaos dab mangl jid bul lol.传说 〔chuan shuo〕 dut jidchat。
传扬 〔chuan yang〕 jid deus.

传duong242[tuɔŋ]

传递
⊳文件有~乞我了(文件传给我了)。

ㄔㄨㄢˊ;ㄓㄨㄢˋchuán; zhuàn2025混。吴语。江苏常州〖〗。我勒单位勒是~~格我在单位里是混混的。胡说。吴语。江苏常州〖〗。𧟰~连话别胡说了。传代;生育。闽语。福建厦门〖〗。无~没传代‖𫧃~不能生育。给予。闽语。福建厦门〖〗。~人给人家‖钱~汝。挑担时由一方交给另一方。吴语。浙江金华岩下〖〗。~~𢷒替换着挑。背后说某人好话或念叨某人。吴语。浙江金华岩下〖〗。佢下便经常~尔的。捡。吴语。浙江诸暨王家井。

传傳chuán

❶一方交给另一方;上代交给下代
 △ ~递|~承。
❷传授
 △ 技艺代代相~。
❸传播
 △ 消息很快~开了|~扬。
❹命令别人来
 △ ~被告|~讯。
❺表达;流露
 △ ~情。
❻传导
 △ ~真。
❼姓。
另见1036页zhuàn。


传傳zhuàn

❶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或著作
 △ 自~|《鲁迅~》。
❷描述人物故事的作品(多用于书名)
 △ 《水浒~》|《新儿女英雄~》。
另见122页chuán。

传傳

❶转递:~粉︱~说︱~言︱~闻︱~诵︱~颂︱~抄︱~阅︱~递︱~达︱~情︱~令︱~檄︱~代︱~流丨~世︱~统︱单~︱相~︱遗~︱留~︱流~︱祖~︱衣钵(bo)相~︱薪尽火~。
❷传授:~习︱~道︱~戒︱~人︱嫡(di)~︱师~︱家~︱口~︱心~︱相~︱言~身教︱ 一脉相~。
❸传播;散布:~布︱~扬︱~教(jiao)︱~染︱~单︱宣~︱哄~︱风~︱流~︱谣~︱以讹(e)~讹︱名不虚~︱谬(miu)种流~︱捷报频~。
❹表达:~神︱~情︱~真︱只可意会,不可言~。
❺叫来:~唤︱~见︱~讯。
❻传导:~电︱~热。
另见 zhuan。


传傅

❶解说儒家经文的著作:经~︱不见经~︱圣经贤~。
❷记叙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记︱~略︱~赞︱评~︱小~︱列~︱别~︱外~︱自~︱树碑立~。
❸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说岳全~》︱《英烈~》。
○言归正~(正传:指正题)。
另见 chuan。

传chuán

❶ 传授:传承│传习│真传│师传。
❷ 传播,散布,宣扬:传扬│传闻│宣传。
❸ 命令人来:传讯│传唤。
❹ 递交,交给,转递:传递│传球│传家宝。
❺ 传染:别把感冒传给别人。
❻ 表达,流露:传神│传情。
❼ 姓。
另见707页zhuàn。


传zhuàn

❶ 解说或注释儒家经典的文字:传注│《春秋左氏传》。
❷ 叙述历史故事的著作:《水浒传》│《儿女英雄传》。
【提示】多用作小说的名称。
❸ 人物传记:别传│小传│自传。
另见81页chuán。

传chuán

❶由一方交给另一方。
【词汇】传染︱传动︱传单︱传授
【组词】代代相传︱口耳相传︱言传身教︱一脉单传︱传道授业
【例句】把苹果再这样传下去是没有用的,我知道:越是在艰苦的时候,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
 ❍ 你这样来回传话,很容易引起误会。
【近义】递︱送
❷传播,传导,传达。
【词汇】传言︱传导︱传达︱宣传
【组词】传经送宝
【例句】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 请尽快把董事会的文件传到中层干部。
【近义】达︱导︱播

传chuán

❶ 转达;传递。《孟子·公孙丑上》:“速于置邮而传命。”《礼魂》:“传芭兮代舞。”
❷ 传扬,流传。《字汇·人部》:“传,布也。”《礼记·祭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墨子·所染》:“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天问》:“谁传道之?”
❸表达,流露,描述。《孙子·计篇》:“功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杜牧注:“传,言也。此言上之所陈,悉用兵取胜之策,固非一定之制;见敌之形,始可施为,不可先事而言也。”《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远游》:“道可受兮不可传。”

注疏名称之一。 指解释经文的书。 有的主要解释词语、 阐述经义, 一般较简明。 如 《毛诗故训传》。有的着重叙事考史, 对原书作重要补充, 同时也解释词语。 如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传有内传、外传, 大传、 小传, 补传、 集传之分。

传chuan

另见zhuan。传本 传遍 传播 传布 传唱 传抄 传承传达 传代 传单 传导 传道 传灯 传递 传电 传动 传粉 传告 传观 传呼 传话 传唤 传家 传见 传教 传戒 传经 传令传流 传媒 传票 传奇 传情 传染 传热 传入 传人 传神 传尸 传世 传授 传输 传述 传说 传送 传诵 传颂 传统 传闻传习 传檄 传写 传销 传信 传讯 传言 传扬 传艺 传译 传于 传语 传阅 传真 传知 传种 单传 嫡传 电传 讹传 风传哄传 家传 口传 留传 流传 频传 失传 师传 世传 外传 误传 相传 心传 宣传 谣传 遗传 邮传 祖传 传帮带 传播学传抄本 传达室 传动带 传感器 传家宝 传教士 传令兵 传令钟传染病 传声筒 传送带 传输线 宣传品 遗传学 传怀异盏 传播产业 传播媒介 传风扇火 传呼电话 传经送宝 传令嘉奖 传奇人物 传奇色彩 传染病学 传世瑰宝 传统观念 传统教育 传统剧目传为美谈 传为笑谈 传闻失实 传闻异辞 传宗接代 言传身教 大众传媒 龙的传人 眉目传情 新闻传媒 代代相传 名不虚传 谬种流传 薪尽火传 一脉相传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传zhuan

另见chuan。传记 传略 经传 列传 评传 小传 自传不见经传 圣经贤传 树碑立传 言归正传

传(一)chuán (二)zhuàn

【辨形】右是专。6画。形声。
【辨义】传(一)chuán
❶ 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传抄|传达|传代|传递|传动|传告|传观|传话|传家|传令|传流|传球|传人|传世|传输|传送|传统|传销|传信|传语|传阅|传真|传种|传动比|传动带|传家宝|传输线|传送带|传经送宝|传真电报|传宗接代|单传|嫡传|家传|留传|流传|失传|世传|遗传|祖传|左传|二传手|老传统|青鸟传信|代代相传|谬种流传|薪尽火传|一脉相传。
❷ 传播:传布|传单|传道|传粉|传教|传流|传媒|传名|传染|传述|传说|传颂|传诵|传檄(xí) |传写|传言|传扬|传译|传播学|传教士|传染病|传舌头|传声器|传声筒|传为美谈|传闻不如亲见|讹传|风传|哄传|口传|流传|盛传|外传|误传|相传|宣传|谣传|一传十,十传百|空谷传声|以讹传讹|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话不虚传|捷报频传|名不虚传|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❸ 传授:传灯|传戒|传经|传习|传薪|传帮带|传经送宝|口传|秘传|师传|心传|言传身教|以心传心|妙处不传|衣钵相传。
❹ 叫人来:传呼|传唤|传见|传票|传人|传审|传讯|传谕|传知|传旨|传呼机|传呼电话|拘传。
❺表达:传情|传神|传神写照|眉目传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❻传导:传电|传热|传输。
〔传奇〕
❶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
❷ 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
❸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
(二)zhuàn
❶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传记|传略|传赞|别传|列传|评传|外传|小传|正传|自传|树碑立传|言归正传。
❷ 解释经文的著作:经传|《左传》|不见经传|圣经贤传。
❸描述历史故事的作品: 《水浒传》|《说岳全传》。
【辨析】 二音主要区别是表义功能不同:传(一)chuán动作义,表示动作行为和言语动态;(二)zhuàn名物义,指某种文字、著作、作品。

传chuan

❶由一方送到另一方;由上一代交给下一代:由前面向后面~|这个秘方是祖先~下来的|接力棒已经~到最后一个人了|请把这张纸条~到主席台上去。
❷广泛散布:机密不可外~|胜利的消息~遍四面八方。
❸以命令召唤:~证人出庭作证。
另见zhuan。

传chuán

❶由一方说给或交给另一方:贾琏害乏,便~与二门上,一应不许传报,俱等明日料理。(十六·337)须臾~(梅花)至两遍,刚到了凤姐儿手里,小丫头子们故意咳嗽,女先儿便住了。(五四·1277)
❷下令找人来:(龄官)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三六·827)歇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已大亮,且不出门, 只叫~大夫。(五三·1227)
❸传授: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十七—十八·383)
❹流传: 众人笑道,“虽然不经,如何此名~久了?”(十七—十八·369)铜铸金镛振纪纲,声~海外播戎羌。(五一·1181)
❺表达:(贾琏)因而乘机百般撩拨,眉目~情。(六四·1547)


传zhuàn

记载:此时贾兰极幼,未达诸事,只不过随母依叔行礼,故无别~。(十七—十八·398)
另见chuan。


传chuán

传chuán

传导。1855年合信《博物新编》:“蚕丝传热为最易。”1887年傅兰雅《电学须知》:“传电之质为诸金类与木炭、泥土、麻绳、湿空气、人身及水等是也。”1905年《北洋师范学堂专修科教授预定案》:“专修预科物理化学教授细目: 为吾人生活之世界宇宙,长、面积、体积之单位,时、质量之单位,重量及重比,天秤及梃子,密度及于物体之体热之作用,温度及寒暑表,固凝液体气体、溶解凝固及潜热,沸腾及蒸发,云雾雨雪霜,热之传导、热之对流。”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符 > 傳
傳  zhuàn

亦稱“封傳”。古代出入關卡之通行憑證。木質,以木板封之。多用於先秦,漢後多稱“過所”。《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貸賄者,則以節傳出之。”鄭玄注:“商或取貨於民間,無璽節者,至關,關爲之璽節及傳出之……傳,如今移過所文書。”《史記·孟嘗君傳》:“更封傳、變姓名以出關。”《釋名·釋書契》:“傳……亦口過所。過所,至津關以示之也。”畢沅疏證引《中華古今注》:“傳者,以木爲之,長一尺五寸,書符信於其上,又一板封以御史印章,所以爲期信。即如今之過所也。”一說傳長五寸。晉·崔豹《古今注·問答釋義》:“凡傳皆以木爲之,長五寸,書符信於上,又以一板封之,皆封以御史印章,所以爲信也。如今之過所也。”

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又称“传记”。我国人物传记最早源于史书,如《左传》记述了许多历史人物,但当时尚无人物传记。司马迁的《史记》,首创人物传记,为后世奉为鼻祖。宋以前,除史官外,他人不能修传,因之柳宗元只能写《段太慰逸事状》,不敢作传。宋以后非史官者也能为人立传。此外还有虚构的文学传记,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韩愈的《圬者王承福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鲁迅的《阿Q正传》。明·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分传为四类:“一曰史传 (有正变二体),二曰家传,三曰托传,四曰假传。”唐·刘知几在《史通》中还提出过“别传”“内传”。“别传”就是徐师曾所说的史传变体,或吴讷说的小传。内传是于正史外以遗闻逸事所作的传记,如《汉武帝内传》。外传按刘知几说法,“则神农尝药,厥有《本草》;夏禹敷土,实著《山经》; 《世本》辨姓,著自周室; 《家语》载言,传诸孔子。”也是史传变体。至于《飞燕外传》,记赵飞燕姐妹故事,则是一种演义体传记。
现在常用的传记,有自传、传和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追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回忆录,是传记的另外一种形式。
除文学体传记外,传记的写作必须忠于史实,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并应注重写作技巧,讲求文采,表现人物个性。

☚ 家史   传记 ☛

传zhuàn

〖动词〗
一、立传,记载(4)。《圬者王承福传》:故余为之传。——所以我为他立传。《送杨少尹序》:汉史既传其事。——汉朝的史书已经记载了他们的事迹。《种树郭橐驼传》: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记载下这件事作为官戒。
二、读chuán。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一代交给下一代(32)。《伯夷列传》:传天下若斯之难之。——传天下是这样地慎重。《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已经很久了。《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方多传于古人。——药方大多是由古人传下来的。
三、读chuán。传授(2)。《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师说》: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
四、读chuán。传达,传播(5)。《召公谏厉王止谤》:庶人传语。——百姓的意见传达给天子。《祭十二郎文》:其传之非其真邪?——还是传来的消息不真实呢?《张益州画像记》: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四川人传言,有强盗到了边境上。


传zhuàn

〖名词〗
一、阐述儒家经义的文字(8)。《秦楚之际月表》: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 ——这就是书传上所说的大圣人吧?《报任安书》:传曰:“刑不上大夫。”——经传上说:“刑罚不加在大夫身上。”《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经的经文和传全都学了。
二、传记,特指记载一人事迹的文字(5)。《管晏列传》:故次其传。——所以编写他们的传记。《太史公自序》:整齐其世传。——整理他们的世家传记。《张益州画像记》: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史官也会在他的传里记载他的事迹。

传傳zhuàn

❶ 驿站,驿舍。《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
❷ 驿车。《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召伯宗。”
❸ 书册,文字记载。《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有之。’”
❹ 传记。如“树碑立传”。袁枚《祭妹文》:“汝之生平,吾已作~。”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
❺ 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著作。如《春秋》有三传,《诗经》有毛传。韩愈《师说》:“六艺经~,皆通习之。”
另见80页chuán。


传傳chuán

❶ 传递,传送。《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命。”《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大喜,~以示美人及左右。”
❷ 传授。韩愈《师说》:“师者,所以~道受业解惑也。”
❸ 传布,流传。《吕氏春秋·察传》:“数~而白为黑,黑为白。”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❹ 表达。《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也。”《世说新语·巧艺》:“~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写照:画像。阿堵:这个。)
另见946页zhuàn。

注释名称之一。胡韫玉《古书校读法》: “传者,由此达彼。引申之,凡由此达彼者皆曰传。……又引申之,解释古今之言语者亦谓之传。”自西汉视儒家著作为经之后,便把对经典的训释、阐发通称为“传”。例如《毛诗故训传》即是对《诗经》字、句的全面训释。此外,还有些“传”则是专门就经典引而申之,或铺陈史实,或阐发义理,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传”与一般的训释略有不同,清·马瑞辰《毛诗故训传名义考》: “盖诂训第就经文所言者而诠释之,传则并经文所未言者而引申之。此诂训与传之别也。” “传”还有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集传之分。

*

B4AB
(一)chuan❶由一方交给另一方; 由上代交给下代;转达;递送:把砖头由前往后~/代代相~/~递/~送/~阅/~抄/~话。
❷把学问、技艺交给别人;传授:这门手艺应该~给别人/这门绝活~男不~女/师~/失~。
❸广泛散布;传播:这个好消息很快~遍校园/宣~/~道/~教/~说。
❹热或电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神经纤维把外界刺激传向大脑皮层,或把大脑皮层的活动传向外围神经;传导:~热/~电。
❺召;叫来:~证人到庭/把他~来/~讯/~唤/~票。
❻流露;表达:口不~心,笔不尽意/~情/~神。
❼病原体从有病的生物体侵入别的生物体内;传染:这病~人。
(二)zhuan❶解释经文的著作或文字:经~/《尚书大~》/《春秋公羊~》。
❷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传记:《史记》上有屈原的~/列~/别~/外~/自~/~主/~略。
❸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用于小说名称):吕梁英雄~/水浒~。
❹〈文〉驿站;驿舍(《说文》)。
❺〈文〉驿站所备的车马:晋侯以~召伯宗(《左传》)。

各种用途的车

各种用途的车

乘坐的车或作战的车:车乘 驾乘
供人乘坐的车:轿车
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安车 乘车
远行人乘坐的车:征车 征轮 征盖
运载旅客的车:客车 鳖盖子
旅行车的别称:面包车
古代的几种卧车:辒 輬 輚
运载货物的车:货车 卡车 转毂
装载衣食用具的车子:重车
煤矿装煤用的斗车:
运输液体或气体货物的一种货车:罐车
火车或汽车上有顶的货车:棚车
打猎用的车:田车
运兽用的有栏杆的车:槛车
帝王等出猎时所乘之车:猎车 罕车
皇帝所乘猎车之名:阘戟车
轻便的猎车:飞軨
载猎物的车:获车
供驿站用的车辆:遽 传(传车) 驲 驿车
传递有关军事文书的车马:锋驲
朝廷用以征召的疾驰之车:锋车(追~) 锋轺
斋戒时所用的车:斋车
古代一种能指示道路里程的车:记里车 记里鼓车
放置神像的车:神车
送犯人的车:槛 囚车 陷车
长途车:长车

☚ 马车   战车 ☛

传达

传达

传(传告) 通白 腾告 转致
传达命令:传令 传言 传命 述命 将命 通令
 军中用口头或军号传令:号令(~三军)
传达言辞、使命:致命
 传达君主的辞命:诏辞
传达思想感情:送怀
传达消息:达信
假传皇帝的旨意或上级的命令:伪传圣旨假传圣旨 诈传诏旨
禀告,传达:关通
向下传达:下达(上情~) 胪传 胪句
把上级的指示或意图传达给下面:上传下达
 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下塞上聋
用说话的方式传达:口头
 口传帝旨:口宣
(把一方的意思告诉给另一方:传达)

☚ 通知   传话 ☛

传记

传记

传(外~;列~;自~;小~)
记述生平事略的文章:状(行状) 行述
带有评论的传记:评传
为假设的人物所作的传记:托传
见于正本的附录或正传的附传:附见
历史传记:记传 史传
对人有溢美之辞的史传:谀史
旧史为曾立名号而非正统所作的传记:载记
比较简略的传记:传略
(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传记)

☚ 记载2   口供 ☛

各种用途的文字

各种用途的文字

应试的文字:试艺
说明的文字:说明(说明书)
正文后附带的说明:附白
说明发起创办某件事的缘故的文字:缘起
介绍商品的说明书:仿单
写印在纸上供张贴宣传用的文字、图画:招贴 招帖 市招
评定人或物优缺点的文字:鉴定
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稗官野史 稗官野乘 稗家野史 稗篇野乘 野史稗官
撰述传记一类文字:志传
阐述经义的文字:传(经传)
解说经文的文字:讲语
为表示纪念或勉励而题写的文字:题辞
所题写的留作纪念或勉励的文字:题词
标识于器物或字画上的题记文字:标题
供人猜测猜谜的话或文字:谜面
谏诤议论的文字:谏议
训导告诫类的文辞:训诰
帝王的诰敕文辞:训词
官司刑狱所用的文字:隶书
审断案子的文辞:谳语
判案的文字:谳笔
向上司申报议刑的文字:谳文
罪案的判决词:谳词
祝贺的话或文字:献词(元旦~)
祈祷祝颂之词:祝辞 祝文
僧道的祈祷词:醮词
赞扬或祝贺的文辞:颂辞
赞颂的文词或言语:赞词
论赞的文词:赞语
供斋醮时诵读的文词:斋词 斋文
诉苦的文字:诉词
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箓图 图箓 图谶
论卦义的文字:爻辞 彖辞 卜辞

☚ 文章内的文字   注解2 ☛

传(~递;~导;~说;~言;~阅)
传进来:传入
传出去:传出
传出声响来:达声
接连不断地传来:频传
传开来:传开
把喜讯或重大事件迅速传开:奔走相告
一个接一个传下去:相传

另见:传递 传授 传给 传播

☚ 传   留传 ☛

穿过

穿过

透 贯注 贯穿 关通 关穿(义相~)
空气可以通过:透气 走风
风可以通过:通风 透风 过风 走风
电热等通过:传(传电;传热;传导;~真;~寻) 导(~电)
有电流通过:通电
从帘的孔隙穿过:筛帘
穿通而过:洞(洞穿;洞贯;~达;~度;~溃;贯洞) 穴 穿破 穿弊 穿败 穿透 穿漏 穿通 深透 贯彻 贯通
横向贯穿:横穿

☚ 掠过   透过 ☛

传授

传授

传(~人) 授(遗授;指授;训授;转授;移授) 教
传授和学习:传习
教师把知识、技能传给学生的过程:教学
 教学方法:教法
 孔子的教学方法之一:不悱不发
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给别人:传经送宝
把高超的技能和诀窍传授给人:金针度人金针度世
传授和继承:传承 传袭
 师徒间学问、技艺等递相传承:衣钵相传 衣钵相承
 前人学问、技艺等的递相传承:衣钵之传
 美德相继传承:重徽迭照
师父传业于弟子:薪尽火传
 师生递相传授:传薪 薪传
口说耳听,转相传授:口耳相传 口耳相承
以通信辅导方式的传授:函(函授)
当面传授:面授(~机宜)
用言语表达或传授:言传(~身教)
 口头传授:口传 口授
用说和听的方式传授知识:口传耳授
用口讲和手把手教的方式把技艺传授给别人:口传手授
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口传心授 言传心授 心授口传 心传口授 口授心传
不形成文字,只是口头相传:口口相传
讲解传授:讲授 讲教
指导传授:指授
指点传授:指受
感化传授:感授
递相传授:相继 相传
正宗的传授:嫡传
私下里传授:私相传授
暗中把高超的技能和诀窍传授给人:金针暗度 金针偷度 暗度金针
一次次地反复传授教导:前传后教
用心教授:心授
一个派系的学术观点、技艺等数代一对一地往下传授:一脉单传
学术传授不绝:薪火
不是合适的人不传授:非人不传
平素没有积累,临时从这里学,又到别处去传授:现买现卖
错误的传授或传播:误传
(把技艺、学问教给别人:传授)

另见:教授 传给 技艺 学问

☚ 讲授   传授知识 ☛

传/留传/传给/世代相传

☚ 指正   传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

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送出

送出

发(发出;发送)
把物品、信件等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传(传送) 递(递送;透递) 送(转送;移送) 转递 转致
装箱递送:箱擎
当面交送:递呈
传递送交:递交
间接地传送:转(~赠)
 文件的批转发送:转发
屡屡传送:频送
急驰传送:骛置
送到:送达 申致 辇致
(把东西运去或拿去给人:送出)

另见:拿出 物品 书信 运送 交给

☚ 送出   送上 ☛

驿站

驿站

驿(驿置;驿候;驿传;驿递;驿舖;驿铺;马驿) 递 传(传递;传置) 铺(铺驿;铺递;递铺;马铺) 邮(邮置;传邮) 驲(驲站)厩置 马站
驿站的美称:梅花驿
京郊的驿站:畿驿
郊外的驿站:野驿
边境地区的驿站:边铺
传舍,驿站:邮递
元代驿站:站赤
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置邮 置驿
驿站的厅堂:驿厅
驿站的围墙:驿墙 驿垣
驿站的大门:驿门
驿站的马栅:驿厩
驿站的楼房:驿楼
驿站的客舍:驿馆 驿廨 驿传 驿舍 驿户 驿邸 驿店 驿房 传舍 邮亭 邮庭 馆院 馆驿
传舍,驿馆:邮传
驿站,馆驿:邮舍
古代暂存物资的驿舍:顿堡
驿站的馆舍:馆置
驿亭的客舍:亭舍
古代城廓附近的亭舍:关厢
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驿亭
接待过往官员或外国使者的驿馆:候馆
(古代政府传递文书或差官换马暂住的地方:驿站)

另见:住宿 传递 马

☚ 旅社   妓院 ☛

著作

著作

著(著录;著撰) 青简 论撰
文字著作:篇章 篇条 篇记 篇语
对别人著作的敬称:高制
著作的开头:开篇
篇章的开头:发篇
著作的原本:原著
著作和编纂的成品:著述 余渖 汗简
作品著述:篇述
文章著述:辞翰
著述甚多:败笔成丘
笔记一类的著作:笔谈 笔录
解释经文的著作:传(经传;集~;补~)说记
疏解经籍的著作:议疏
阐发原书义蕴的著作:广义
采用表格式编篡的著述:表(年~)
历史著作:笔乘
专题著作:专著
带有研究性的著作:论著 论箸
遗漏补充的著作:补编 补遗 拾遗
前人的著作:陈编 前志
前人遗留下来的著作:遗著
前人的遗著、遗作:遗书
死者留下的著作:遗作
散佚的篇章:遗篇
(著作的成品:著作)

☚ 著作   诗文著作 ☛

传傳zhuàn;chuán

(一) 直恋切,去线。
❶驿站;驿舍。《韩非子·爱臣》:“非~,非遽”。
❷驿马;传车。《盐铁论·刺复》:“建节,驰~。”
❸符信;凭证。《汉书·文帝纪》:“刻~,出关。”
❹传记,记载。《博物志》卷四:“日~,日记。”
❺传注;注疏。《公羊传·定公元年》:“习其读,而问其~。”
(二) 直挛切,平仙。
❶传授,传达。韩愈《师说》:“~道,授业。”
❷流传,传扬。《盐铁论·非鞅》:“功如丘山,名~后世。”
❸表达,流露。《抱朴子·行品》:“口不~心,笔不尽意。”

传经的简称。表示热性病发展的阶段性。不传,指病情稳定,不发展。

信物。过关凭证。古代边境、要塞及城门都设兵把守通过者凭传而行。《资治通鉴·汉纪·文帝前十二年(公元前168年)》: “春,三月,除关无用传。”张晏曰:“传,信也;若今过所也。”如淳曰: “两行书缯帛,分持其一,出入关,合之乃得过,谓之传也。” 师古曰:“张说是也。古者或用棨或用缯帛; 棨者,刻木为合符也。”康曰: “传以木为之,长尺5,书符于上为信。”

☚ 敕命之宝   传置 ☛

(一) chuan ❶转给,递。如:传递,传世,传真,传达。
❷传播,散布。如:宣传,传言。
❸传导。如:传电,传热。
❹表达。如:传神,传情。
❺叫来。如:传讯,传票。(二) zhuan ❶记载。如:传记。
❷演义。如:《水浒传》。

传史传

文体名。“传者,传(chuan)也,纪载事迹以传于后世也”(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古人有小传、家传、外传、史传、托传、假传之分。我国先秦历史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以及其他诸子著作,不少篇章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如《左传》中的《晋公子重耳之亡》,《战国策》中的《冯驩客孟尝君》等)。《论语》、《孟子》等语录体散文中有些篇章也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作品虽非人物传记,但已经具备了传记文某些方面的特征,可以说是传记文的准备阶段或雏形阶段。司马迁的《史记》正式出现了以人物为描写中心的史传文,以反映历史事件、描写人物、刻画性格为主。以后历代正史,都基本上沿用这一体例。史书以外的传记文,可以上溯到汉代刘向的《说苑》、《新序》、《列女传》等著作,其中多写一些人物故事,虽未必完整,但已是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其生平事迹,是属于史传文以外的传记文。唐代的古文运动推动了传记文的发展。韩愈、柳宗元等作家创作了较多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圬者王承福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作品,把写作对象从过去的文臣武将、高士名流转为下层社会的小人物,侧重介绍其生平某一方面的事迹,加以生动具体的描写和思想内容上的发挥,从而既具思想性,又富艺术感染力。至于韩愈的《毛颖传》、柳宗元的《蝜蝂传》,虽以“传”名篇,其实都是意在讽世的寓言。

☚ 史传   纪传体 ☛

汉代供给政府官吏或特许之人因公乘坐的马车。传有四种:即置传、驰传、乘传、轺传。四传的区别是:“四马高足为置传,四马中足为驰传,四马下足为乘传, 一马二马为轺传。”(《汉书·高帝纪》如淳引汉律注)在这四种传中乘传的应用似最普遍。如《汉书·文帝纪》:“张武等六人乘六乘传,诣长安。”《史记》、《汉书》中如此类记载乘传之事甚多,而关于其它三传的记载则较少。汉时用传,须持传信,而所用传的种类不同,传信上封印的情形也就各异。违犯用传规定的,要处以刑罚。

☚ 驿   置 ☛

❶亦作“符”、“符传”。古时由官府签发的出入关之凭证。若后世的通行证。据《汉书·文帝纪》载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两行书缯帛,分持其一,出入关,合之乃得过,谓之传也。”战国时即已使用传,至秦汉更加普遍。行旅在出发之前,先须获得官府批准,然后“分书缯帛”,各持其一。官府所持传之一半,逐关递送,俟行旅到关时,出传合验放行。
❷古代设于驿站的馆舍。《后汉书·陈忠传》: “缮理亭传” 。参 见“传舍” 。
❸驿站的官备车马。《左传·成公五年》: “晋侯 以 传招伯宗” 。参见“乘传” 。

☚ 驿使   传舍 ☛

(一)阐述经义的著作。如《春秋》三传、《经传释词》等。(二)指“传记”。详见“传记”条。

☚ 会议文献   后记 ☛

传(傳)chuán

 ❶ (由一方交给另一方) pass;pass on: 右边锋把球 ~ 给中锋。 The right wing passed the ball to the centre forward. 请阅读并 ~ 给王先生。 Read this and pass it on to Mr. Wang. 星期五晚上他 ~ 来了这句话。 On Friday evening he passed this word along.
❷ (由上代交给下代) hand down;bequeath;pass from ...to...: 家 ~ 秘方 a secret recipe handed down in the family;
祖 ~ 宝剑 a sword bequeathed to the family by their forefathers;
前一代将其文明 ~ 给后一代。 One age bequeaths its civilization to the next. 我们不能永远遵守过去 ~下来的传统。 We cannot always observe the traditions handed down to us from the past. 这些风俗是世世代代 ~ 下来的。 These customs have been handed down through the ages.
❸ (传授) pass on (knowledge,skill,etc.);impart;teach: 老中医把自己的医术 ~ 给年轻一代。 The old man passed on his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老工人对青年工人不仅言 ~ 而且身教。 The old workers instruct the young workers not only in words but in deeds.
❹ (传播) spread: ~ 为佳话 become a favorite tale;
恶事 ~ 千里。 Ill news spreads everywhere.;Ill news circulates rapidly.;Ill news goes far off. 消息很快 ~ 开了。 The news spread quickly.;The news soon got around.
❺ (传导) transmit;conduct;transfer: ~ 热 transmit heat;
金属 ~ 电。 Metals conduct electricity.
❻ (表达) convey;express: 眉目~ 情 flash amorous glances
❼ (发出命令叫人来) summon: ~ 某人出庭 summon sb. to court;~ 证人 summon a witness
❽ (传染) infect;be contagious: ~ 上了霍乱 be infected with cholera;
小心别让你孩子 ~ 上流感。 Mind that your children don't catch the flu.
另见 see also zhuàn。
◆传、帮、带 transmit,aid and lead — to give help and set an example (in training new hands);help them with their work and teach them by setting examples;pass on one's experience to new hands;transmitting experience,aiding with ideology,and leading the work style;
传播 disseminate;propagate;spread;{物} propagation;transmission;transmitting;travel;
传布 disseminate;spread;
传抄 make private copies (of a manuscript,document,etc. which is being circulated);
传达 (转达) pass on (information,etc.);transmit;relay;convey;communicate;(机关等门口的传达室工作) recep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callers at a public establishment;(机关等门口担任传达工作的人) janitor;receptionist;
传代 go down to posterity;go down to the future generation;han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passage;
传单 leaflet;handbill;propaganda sheet;
传导 {物} conduct;transmit;conduction;transmission;
传道 [旧] (传授古代圣贤的学说) propagate doctrines of the ancient sages;{宗} (布道) preach;deliver a sermon;
传递 transmit;deliver;pass on;hand down [round;around];transfer;hand over sth. one after another;transmission;transference;delivery;transmital;
传动 {机} transmission;drive;driving motion;transfer motion;transmission of motion;transmitting motion;transmitting;gear;
传动齿轮 drive gear;driver gear;gearing wheel;transmitting gear;transmission gear;
传动带 transmission belt;belt;belting;belting leather;driving-band;banding;
传动箱 transmission case;compound box;drive housing;
传动轴 transmission shaft;power drive shaft;drive axle;drive shaft;
传动装置 transmission;gearbox;gearing;actuator;arranger;running gear;driving system;transmission gear;driving device;driving unit;gear-drive equipment;
传粉 {植} pollination;
传感 sense;
传感器 sensor;sensing element;transducer;{电;航} pickup;{控} pickoff;end instrument;feeler search;feeler unit;pick(-)up unit;primary detector;sensing device;sensing probe;sensing unit;detector pickup;
传号 mark;marking;call;
传呼 notify sb. of a phone call;pass on a message left by phone;
传呼电话 relay telephone;
传话 pass on a message;
传唤 {律} summon to court;calling;subpoena;
传家 han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n a family;
传家宝 (祖传宝物) family heirloom;hereditary treasure;(作风,传统) cherished tradition [heritage];传教 {宗} do missionary work;preach one's religion;
传接棒 {体} baton;
传戒 {宗} initiate sb. into monkhood or nunhood (佛教);传经 {中医} transmission from one channel to another;
传经送宝 pass [impart] one's know-how to others;pass on one's valuable experience;introduce and impart one's experience;transmitting scriptures and delivering treasures;
传令 transmit [dispatch] orders;
传流 spread;circulate;hand down;
传票 {律} (传唤到案的凭证) (court) summons;citation;monition;subpoena;{会计} (登记账目的凭单) voucher;bookkeeping note;
传奇 short stories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618-1279);tales of marvels;poetic drama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368-1911);verse dramas;legend;romance;
传情 convey or express one's tender feeling;
传球 {体} pass;
传染 infect;be contagious;communicate;contagion;contagious infection;
传染病 {医} infectious [contagious] disease;contagion;zymosis;communicable disease;
传染媒介 vection of infection;infectious vector;
传热 conduct heat;heat passage;heat transfer;heat diffusion;heat emission;heat transmission [conduction];传人 (传授给别人) pass on a special skill,etc.;teach;[书] (能够继承某种学术而使它流传的人) a person who can inherit and pass on a certain branch of learning;
传神 vivid;lifelike;graphic;expressive;be true to ...;
传审 {律} summon for trial;
传声 {物} transaudient;
传声器 {电} microphone;mike;
传声筒 (喊话筒) megaphone;loud hailer;(照别人的话说,无主见的人) one who parrots another;sb.'s mouth ̄piece;a person who passes to others remarks supposed to be confidential;
传世 be handed down from ancient times;
传授 pass on (knowledge,skill,etc.);impart;teach;impartment;instruct;hand down;
传输 transfer;transmission;conveying;transmittal;
传输线 transmission line;
传述 it is said;they say;
传说 (据别人说) it is said;they say;(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legend;tradi ̄tion;lore;
传说人物 legendary personage;
传颂 be eulogized everywhere;be on everybody's lips;sb.'s praisess are being sung everywhere;be widely read;
传送 transmit;convey;deliver;transfer;transport;transmission;propagation;transference;
传送带 conveyer belt;canvas conveyer;conveyer band;transporter;band carrier;line belt;{刷} tapes;
传诵 be on everybody's lips;be widely read;
传统 tradition;convention;
传为佳话 become a favourite tale;
传闻 (流传) it is said;they say;(流传的事情) hearsay;rumour;talk;
传习 pass on and learn knowledge and skill;
传讯 {律} summon for interrogation or trial;subpoena;cite;
传言 (辗转流传的话) hearsay;rumour;(传话) pass on a message;[书] (发言) speak;make a statement;
传扬 spread (from mouth to mouth);
传译 interpret;
传阅 pass round for perusal;circulate for perusal;circularize;hand round [around];传真 (写真,指画家描绘人物的形状) portraiture;{讯} (利用电信号传输以传送文字、文件、图表等的通讯方式) telautogram;facsimile;fax;phototelegraphy;radiophoto;telephoto;telephotography;wirephoto;
传种 propagate;reproduce;
传宗接代 have a son to carry on his family name;bear one's husband children and so continue the family line;carry on the family line;continue [carry on] the ancestral line;inherit one's family tradition and be the authentic heir to sb.;(have a son) to continue one's family line


传(傳)zhuàn

 ❶ (解释经文的著作) commentaries on classics: 经 ~ Confucian classics and commentaries on them; 春秋三 ~ the three records or elucidations relative to events covered in Confucius'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❷ (传记) biography: 小 ~ biographical sketch; profile; 自 ~ autobiography; 列 ~ biographies; 外 ~ unauthorized biography
❸ (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 novels about historical events: 《水浒~》 Water Margin; Outlaws of the Marsh; 《吕梁英雄~》 The Lüliang Heroes
另见 see also chuán。
◆传记 biography; 传略 brief biography; biographical sketch

传 (chuán) 读转 (zhuǎn)

【传】转变。
例1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素问·生气通天论》)
译文 所以高明的人能转变人体精气,呼吸自然界的精气而与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相适应。
例2 帝曰: “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 “夫寒盛则生热也。” (《素问·水热穴论》)
译文 黄帝说: “人体被寒邪所伤后则转变为热症,这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 “寒邪亢盛在体表则汗孔封闭,阳气内郁而产生热证。”
例3 悲哀太甚胞络绝,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故《本病》 曰: 大经空虚,发为脉痹,传为脉痿。(《太素·卷二十五·五藏痿》)
译文 悲哀太过则心包络脉阻绝,心包络脉阻绝在内则心气妄动,心肾上下不交通则频频尿血,所以 《本病篇》说: 大经虚损可发展成为脉痹,转变成为脉痿。
例4 风毒冲目之状,睑眦赤肿,痒烂难任,隐涩羞明,泪眵交下,见风尤甚。此由脾肺受风,肝经不利,不治则风邪炽盛,传而为热,多致连睑赤烂。(《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风毒冲目虚热赤痛》)
译文 风毒侵目的症状是: 眼睑、目眦红肿发烂,痒得很,眼珠如沙涩滞,目光不明,眼屎眼泪交流,见风则病加剧。这是由于脾肺受风邪、厥阴肝经气血不畅通所致,如不及时治疗,则风邪愈加炽盛,转变而为热证,多致眼睑红肿溃烂。
例5 真定总管史侯男十哥,年四十有二,肢体本瘦弱。於至元辛巳,因收租,佃人致酒,味酸不欲饮,勉饮三两杯,少时腹痛。次传泄泻无度,日十余行,便后见血红紫之类,肠鸣腹痛。(罗天益 《卫生宝鉴》)
译文 河北正定有个地主总管史侯男,别名十哥,年43岁,身体本来瘦弱,于至元辛已年 (公元1281) 因收地租,佃农摆酒味酸,史侯男本不想饮,勉强饮了两三杯,过一会即腹痛,紧接着转变为腹泻不止,一天10余次,大便后出现红紫血块,肠鸣腹痛。
【传】引申为转动。
写必用员,切而传之,其气乃行,疾入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摇大其穴,气出乃疾。(《太素·卷十九·知官能》)
译文 针刺实证必须使用泻法——圆法,即进针时用手指旋转切按穴位,运针时旋转针体,经气才能运行,进针快速,出针徐缓,邪气才能外出。同时病人要伸展肢体,医生则逆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针刺,出针时要摇大针孔,邪气才能很快泻出。
【传】引申为转输。
例1 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分精乱而不传,卒然见非常之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太素·卷二十七·七邪》)
译文 眼睛是心的外使,心是藏神的器官,所以精神分散紊乱则心气不能转输于两目,突然看见异乎寻常的景物,又由于精神魂魄作用分散不能互相配合,因此产生视觉幻惑的现象。
例2 大肠者,传泻行道之府也。(《难经·第三十五难》)
译文 大肠是转输排泄运行疏导糟粕的器官。
【传】转移。
例1 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灵枢·病能》)
译文 各种疾病可按五行相克的次序转移,像这样的转移都有可能在一定的期限内死亡,不可乱用针刺疗法。
例2 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 腑病易治者,传其子也。(《难经·五十四难》)
译文 按五行学说,脏病之所以难治,是因为转移至克我的脏器 (如肝木病转移至肺金,金克木); 腑病容易治疗,是因为转移至我生的器官 (如胆木病转移至小肠火,木生火)。
例3 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素问 ·玉机真藏论》)
译文 五脏是互相联通的,五脏有病,其转移有一定的次序,一般转移至其所克制的脏器。
【传】辗转。
按本篇正文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曰: “者,多血少气,微有寒。” “多血”二字乃传写之误也。观本篇下文曰: “刺者, 无令其血出。”其为少血可知, 仲景曰: “者,营气不足。”是亦少血之谓。(张介宾 《景岳全书·卷四·脉神章上》)
译文 按本篇《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 “脉的, 是经脉血管多血少气,微有寒邪。”按“多血”二字是辗转抄写的错误。 请看同篇下文说: “针刺脉病人, 不要让他出血。”可知是因为少血的原故。 张仲景 《伤寒论·辨脉法》: “脉的是营气不足。”这也是说脉的少血。
传同转。《礼记·内则》: “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传。”郑玄注: “传,移也。” 《释文》: “传,丈专反。”《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杜预注: “传写失之。”《释文》: “传,直专反,一本作转。”“传写” 即转抄之义。《庄子·天运》: “彼未知乎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墨子·节葬下》: “若苟疑惑乎之二子者言,然则姑尝传而为政乎国家万民而观之。”王念孙按: “传与转通。” (《读书杂志·〈墨子〉 第二》) 《吕氏春秋·必己》: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高诱注: “传犹转。”《史记·外戚世家》: “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 《索隐》:“传音转。”《汉书·郊祀志》: “推终始传。”颜师古注: “传,谓转次之。”《释名·释宫室》: “传,转也。人所止息,而去后人复来,转转相传,无常主也。”《文心雕龙·史传》: “传者,转也。转授经旨,以授於后。”
转同传。《诗·小雅·祈父》: “胡转予于恤。”郑玄《笺》:“转,移也。”《淮南子·主术》: “死无转尸。” 《文子·上仁》转作传。《汉书·高帝纪》: “转送其家。”颜师古注: “转,传授也。”
传、转古音皆属端母元部。 杨五铭说: “专, 甲骨文作、从手从, 象纺专 (纺锤) 形, 用手旋转以纺线。 纺专本用陶土制造。…… ‘传、转’……是 ‘专’ 的派生形声字,均有‘转’、‘圆’ 之义。” (《文字学·第六章·六书释例》) 传、转通于转义,转变、转输、转动、辗转、转移等是其义表,例见上述。

☚ 成   发 ☛

(chuán船) 直挛切,澄母仙韵,合口三等,平声。
【传】留传
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於竹帛,不可传於子孙。(《灵枢·病传》)
译文 神奇的疗效得自临床实践,神效产生的原理可以写成书,可以留传给后代子孙。
【传】传授
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而不传。(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九·发汗吐下后第九》)
译文 长江以南的一些医师把张仲景要方当做秘密保守不传。
【传】传染
原夫此疾古无方论,世俗通为丹瘤,病家恶言时毒,切忌传染。(徐春甫 《古今医统·头面赤肿》)
译文 查考这丹毒病古代没有方论记载,一般通称叫丹瘤,病人厌恶说是时毒,最怕传染。
(zhuàn篆) 知恋切,知母缐韵,合口三等,去声。
【传】用驿车押解 (jiè介)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 西汉文帝四年 (公元前176年),有人向皇帝写奏章告发淳于意,按当时法律,淳于意被判刑,并用驿车押解向西到长安。
【传】传述
於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译文 于是建藏书楼,置抄书官,向下搜集诸子百家之书及传述和解释经义的书,都充满了皇帝秘密藏书的楼阁。
【传】传记
今秋访爔於吴江,得其自述纪略,又访诸吴人之能道先生者,为之立传。(袁枚 《小仓山房文集·徐灵胎先生传》)
译文 今年秋天到江苏吴江县,访问了徐灵胎的儿子徐爔,得到了徐灵胎的自述纪略,又访问了江苏能说徐先生事迹的人,综合上述材料,为徐灵胎先生立传。
《说文·人部》: “传,遽也。”本义是传达命令的马车。《国语·晋语五》: “梁山崩,以传召伯宗。”韦昭注: “传,驿也。”胡韫玉说: “传者,以符节递达者也。引申之,以言传递达者亦谓之传。” (《古书校读法》) 引申为传授 (思想、学术)。《庄子·大宗师》: “可传而不可受。”引申为传记。《孟子·梁惠王下》: “于传有之。” 引申为留传。《庄子·养生主》: “指穷於为薪,火传也。”《释文》: “传者,相传继续也。”引申为传述。《论衡·逸文篇》: “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传染是病原相传之义。
由传达命令的马车可引申为用传达命令的马车押解犯人,有押解义。《汉书·刘屈釐传》: “以奸传朱安世。”颜师古注: “传,逮捕也。”

☚ 处   当 ☛

传zhuan

tale; biography

此即《傅縡传》。《陈书》卷30,《南史》卷69,均有此传。

官名。亦作通传,太平天国设置,为燕豫二王府及侯、相、检点、指挥所属,主管传达命令意见,分别称为燕传、豫传、侯传、相传、检传、指传。燕、豫传员额各八人,以左一、右二编号,如燕左一通传,燕二通传之类,官阶为职同总制;侯传员额六人,以左一,右二编衔,如补天侯左一通传等,官阶为职同监军;相传员额四人,以左一、右二编衔,如地官副丞相左一通传之类,官阶为职同监军;检传员额二人,以左一、右二编衔,如殿右十二检点右二通传之类,官阶为职同监军;指传,员额二人,以左一、右二编衔,如殿右十二指挥左一通传之类,官阶为职同监军。翼王石达开远征后,在其官制中增设国传一官,为国宗的属官。

传chuán

道解惑|道穷经|道授业|经送宝|神阿堵|世之作|诵不绝|诵一时|檄而定|言送语|宗接代

❷不之秘|家户诵|口心授|心口授|言身教|言心授|永不朽

❸鸿雁书|空山响|眉目情|眉眼情|雁足书|以讹讹|走斝

❹不见经|户诵家|火尽薪|捷报频|据经引|口耳相|口授心|妙处不|名不虚|谬种流|树碑立|薪尽火|薪烬火|言归正|言教身|一脉单|衣钵相

传傳

(6画)
❶chuán
❷zhuàn

*传(傳)chuán

6画 人部 
(1) 递交;一方交给另一方: ~递|~阅|~家宝|世代相~。
(2) 把知识、本领教给别人: ~授|~习|师~|言~身教。
(3) 传播;推广;广泛散布: ~扬|宣~|消息~遍大江南北。
(4) 以命令召唤: ~讯|~票|法院~他到庭。
(5) 热或电在导体中从一部分向另一部分流通: ~热|~电。
(6) 表达;流露: ~神|眉目~情。
 另见zhuàn(530页)。


*传(傳)zhuàn

6画 人部 
(1) 古代注释或阐述儒家经典的文字: 经~|《左~》|(《诗经》)毛~。
(2) 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 ~记|自~|列~|树碑立~。
(3) 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 《水浒~》|《儿女英雄~》。
 另见chuán(58页)。

传傳1. chuán 2. zhuàn

1. chuán 甲骨文从人从专,《说文》说:从人,专声。会意兼形声。专的繁体字專的上部是纺砖形。下部“寸”即手,表示用手旋转。专也是转的本字。“传”表示以手转物,旁有人,有传递义。如:传令|言传身教。引申有推广、散布义。如:宣传。又引申为传导义。如:传电。
2. zhuàn 指把流传的人或事物记载下来或加以解释补充的文体。如:《左传》(左丘明为史书《春秋》所做的传)、(某人)小传、《吕梁英雄传》。古代汉语常把音义基本不变、仅词性改变的单音词转变声调。传字用为动词时读阳平,用为名词时读去声,如:将来和大将的将字。这里传字韵母不变,声母变送气。古代浊音声母现代经常读阳平时送气,读仄声时不送气。如重字读阳平时用于重叠、重复;读去声用于轻重、重量,与“传”的读音情况相同。

传傳★繁◎常★常


傳,形声,从人,專声,本义读chuán,驿站、驿舍,引申为一方交给另一方、传授、传播、流露、传染、发命令叫人来等;又读zhuàn,引申为解释经文的著作、记录某人事迹的文字、叙述人物故事的作品等。《简化字表》类推简作“传”。
【辨析】
传/递 这两个字都有传递义,区别在于:“传”的适用范围较广泛,可以指实物的传递,也可以指思想、学说、知识、消息的传播或流传,可表示辗转流传或异时的传播,多指传给后人或后代;“递”一般只指具体实物的一个接一个的递送,表示的是同一时空的有次序的传递。

傳;隶chuán

【析形】形声字。古文字形从人专声。“专”字古文字像以又(手)转(纺锤)之形,从专的字多有转动、传递的意义。
【释义】《说文》:“遽也。”本义是传遽,即驿站,是古时供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运输等中途暂息、住宿的地方。引申为传递、传授、传播、宣传等义。以上意义读chuán。传又指一种解释儒家经文的体裁,经传并称,经是经典原文,传是对经的解释。后用指一种记载某人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如传记、自传。以上意义读zhuàn。[传chuán宗接代]继承祖业,延续后代。[名不见经传zhuàn]经传上没有记载,比喻没有来历或没有名气。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In ancient character the meaning is related to人(rén,human being).It sounds like专(zhuān).The ancient character of专 was shaped like twirling (spindle) with又(手)(yòu,hand).It mostly means twirling or passing.
【original meaning】Post house that provides a place for a break or accommodation for delivering documents,officials' trip and transportation.

〈动〉(1)传唤;召唤;通知。
《醒》六九: 你既入了会,以后还有甚么善事,一~你要即刻就到。
(2) 义同〖传画〗。画;描画(肖像)。
《金》六三: 吴大舅道:“动手迟了些,倒只怕面容改了。”韩先生道:“也不妨,就是揭白也~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