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须弥福寿之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位于避暑山庄北狮子沟的北山坡上,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须弥福寿是藏语扎什伦布的汉译,意即吉祥的须弥山。该庙距市区2公里左右,占地近38万平方米,是仿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建。当年,西藏六世班禅跋涉2万余里前来为乾隆皇帝祝贺七十寿辰,乾隆皇帝高兴之余,特大兴土木,为六世班禅兴建行宫,因此就有了这座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自山脚筑起,建筑群顺山势向上延伸,显得气势雄伟。自下而望,只见红色围墙随山势起伏蜿蜓。山庙坐北朝南,面临狮子沟,有一桥凌架沟上。前有山门,次为碑亭,亭内是乾隆四十五年所立的《御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碑亭之后,地势逐渐升高,沿石阶而上,有华丽夺目的琉璃牌楼。牌楼北,是此寺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大红台高三层,综合了汉藏两族的建筑艺术特色。红台的中心是方形的妙高庄严殿,殿为三层楼阁,平面铺开七间,正面上方悬一匾额,上题乾隆御书“宝地祥轮”四字。殿顶铸有8条鎏金铜龙,势若腾飞,栩栩生威。在大红台西北角,建有一座小楼,这便是吉祥法喜,是六世班禅憩居之处。大红台北,高台上建金贺堂及万法宗源楼,当年是六世班禅弟子的居处。大红台东,建有东红台和生欢喜心殿,是乾隆皇帝进庙时休息和礼佛之处。在须弥福寿庙的高坡上,建有一座万寿琉璃塔,八面七层,用蓝绿琉璃砖砌筑,八个面上均开有龛门门中塑无量寿佛。 从整体空间轮廓上看须弥福寿之庙,藏式的平顶与汉式的坡顶互相交错,形成了一种汉、藏建筑艺术密切融合的新风格,可以说,它是民族大团结的一个象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