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对中小学进行恢复整顿改造,贯彻教育“向工农开门”的方针。1958年掀起全民办学高潮,目标是用三至五年在全省普及小学教育,在发展合作社办学的同时,发动企业社团办学,鼓励华侨办学,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教学活动。在大跃进形势影响下,虽然农村中小学的数量有了很大增长,但教育质量却严重下降。1959年下半年,为压缩发展过快的教育事业,支援农业生产,加强生产劳动教育,中共广东省委要求除教学改革试点学校和公社重点学校外,农村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实行半天学习、半天劳动。1960年,已有半数以上的小学在校生实行半日制。1962年,为充分发挥群众办学积极性,全省大力发展农村民办中小学,同时将少数公办教师转为民办教师。1964年,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全省大办耕读小学。1965年9月,耕读小学学生发展到130万人,占全省小学生总数的17. 2%。 ☚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