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对中小学进行恢复整顿改造,贯彻教育“向工农开门”的方针。1958年掀起全民办学高潮,目标是用三至五年在全省普及小学教育,在发展合作社办学的同时,发动企业社团办学,鼓励华侨办学,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教学活动。在大跃进形势影响下,虽然农村中小学的数量有了很大增长,但教育质量却严重下降。1959年下半年,为压缩发展过快的教育事业,支援农业生产,加强生产劳动教育,中共广东省委要求除教学改革试点学校和公社重点学校外,农村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实行半天学习、半天劳动。1960年,已有半数以上的小学在校生实行半日制。1962年,为充分发挥群众办学积极性,全省大力发展农村民办中小学,同时将少数公办教师转为民办教师。1964年,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全省大办耕读小学。1965年9月,耕读小学学生发展到130万人,占全省小学生总数的17. 2%。
“文化大革命”10年中,广东中小学教育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初期,许多学校被迫停课“闹革命”。“文化大革命”中期,农村普通中学肓目发展,一度提出“读高中不出公社,读初中不出大队”的口号。1968年,广东省推广河源县黄村镇一所小学附设初中班的经验,接着各地农村小学附设了大量的初中班,大批农村小学教师被抽调到初中任教,严重挤占了农村小学的校舍和师资力量,影响了教育质量。1968年12月至1969年5月,大批农村中小学公办教师被下放回原籍记工分,造成教师队伍混乱和素质下降,在校生逐年减少。1970年,广东省掀起县县办工业、农业、卫生、师范等“四科新型学校”,全省共办起298所。实际是属于几个月一期,随办随散的短训班。1976年,全省中学达2 880所,在校生313. 5万人,其中高中生87. 7万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力争1985年在全省基本普及小学教育,规定了普及小学教育的要求标准,制定了分类规划和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1985年底,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检查验收,省政府批准,全省114个市、县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1985年,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11%,在校生年巩固率达98.1%,毕业班学生毕业率95. 3%,基本达到教育部和广东省政府的普及小学教育标准要求。1986年,省人大制定了《广东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办法》,以县(区)为单位制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规划,全省农村初中和小学进入了以法治教的阶段。全省农村在普及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加快了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的步伐。1991年底,已有42个县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占全省县(区)总数的35%。

☚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 ☛
000122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