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农村互助合作的演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农村互助合作的演变

(一) 农村互助合作的演变

根据中央统一安排部署和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组织起来的实际情况,甘肃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在1951年初召开的全省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及第二届农业生产会议上就提出:“各地农村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组织各种变工互助小组,发扬农民之间的互助精神。”并强调指出:“组织互助组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也是由穷变富的必由之路。但是,在甘肃新解放区组织变工互助组,必须注意当地群众的互助习惯,真正做到地利人和,自愿等价,反对强迫命令和形式主义。”对搞互助合作组织,当时各级领导都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省委派出两个工作组,在皋兰县的庄子坪乡和榆中县夏官营乡进行试点,各地、县、区、乡也都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和抽调比较强的干部蹲点试办,取得经验,逐步推广。这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决议在强调组织起来的必要性时还指出:党必须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运用典型、示范、推广的方法,按照各地的不同情况,大量发展带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临时和常年互助组,并把发展互助组作为过渡的首要环节。年底,全省组织临时互助组15万多个,1952年发展到23万多个,其中常年互助组占10%,并在中共甘肃省委直接领导下,于2月5日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永昌县焦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初,中共甘肃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召开农业生产会议.提出1953年农村工作的总方针和总任务是:整顿、巩固、提高互助合作组织。并成立了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部,中心任务是组织与领导广大农民的互助合作运动,逐步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11月下旬,省委农村部受省委委托,召开了全省第一次农业生产互助合作会议。根据全国第三次互助合作会议精神,总结了全省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制订了稳步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的计划。当年全省参加互助组的农户占到总农户的40%,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32个。1954年11月下旬,中共甘肃省委召开了全省第二次互助合作会议,根据全国第四次互助合作会议提出的:“在1957年以前应集中力量来发展半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后再按照各地各社的具体条件先后转到高级合作社”的要求。讨论提出了1955年全省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6 000个,互助组27万个(其中常年互助组应占20%以上),参加农业社和互助组的农户约占到总农户的68%左右的计划。这一年,全省共有初级农业社773个,互助组25万多个,入社、入组农户合计占总农户的55%。与此同时,农村中的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和手工业合作事业都有一定发展,全省共有供销合作社和分销店1 691个,信用社1 799个,手工业合作社62个,生产小组923个。
为了整顿、巩固、提高互助组,稳步发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年初,中共甘肃省委发出了《关于整顿、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指出:“全省已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5 050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7%。但是,不少地区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建社、轻办社,重社轻组等偏向”。要求“全省互助合作运动即转入控制发展,着重巩固的阶段”。并对各地在运动中出现的问题,立即派人检查,迅速纠正。至4月初,当全省农业合作社发展到6 173个,加上互助组,组织起来的农户已占总农户66%的时候,省委批转了省委农村部根据中央指示提出的《关于暂停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巩固现有社的几点具体意见》。6月17日,中共甘肃省第三次党的代表会议决议也提出“目前农村工作首先要对现有6 910个农业社全力进行整顿巩固”。这些要求和做法都是正确的,是符合甘肃当时的实际的。因此,从总体看,这一段甘肃的互助合作运动发展比较健康,农民群众也比较满意,互助合作的积极性也很高。
但是,1955年下半年情况却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变化。以前提出的各种正确方针、步骤,都被当作“右倾”、“小脚女人”来批判。随之而来的是违背当时国情、省情的“急”、“粗”、“快”、“化”的“左”的急躁冒进的做法, 以致在以后长时间遗留了很多问题。8月中旬,省委召开了一届二次全委会议,传达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检查了省委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右倾”错误,并开始批判“甘肃落后论”,以此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会议最后修订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计划,确定1956年春播前新建社11 101个,加上原有社共18 752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23%左右;1957年冬前农业社发展到35 000个, 入社农户占总农户45%以上。中共中央于9月9日批转了甘肃省委的报告,中央批示:“甘肃省委的方针是正确的, 全国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酌量采用”。可是时隔仅3个月,12月初省委召开了一届六次全委会议,会上传达讨论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只需要1955年一个年头,就可基本上完成农业方面的半社会主义的合作化”的估计,提出在“1956年春耕前,全省入社农户占到总农户的80%左右,基本上实现半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化”。年底, 全省农业社由年初的5 050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7%)发展到43 155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80.67%),猛增了7倍多。1956年上半年,又把“甘肃落后论”作为右倾思想的主要根源批判,以此推动农业社的合并和升级。7月1日,甘肃省第二届党代表大会结束, 会议提出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个由初级社转高级社的高潮。至12月底,全省入社农户已占总农户的98.19%, 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农户由2月份的22.83%突增到97.2%, 初级社的农户只剩下0.95%。至此,全省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化。

☚ 二、农村互助合作   (二) 各种合作经济组织 ☛
0001982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