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千里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千里光 中药名。 出《本草图经》。别名:千里及,黄花演,眼明草,九里光,金钗草。 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多年生草本。 茎木质细长,高约2~5米,曲折呈攀援状,上部多分枝,有脱落性的毛。叶互生;椭圆状三角形,成卵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5~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戟形至截形,边缘具不规则缺刻状的齿牙,或呈微波状,或近于全缘,有时基部稍有深裂,两面均有细软毛。头状花序顶生,排列成平房花序状,头状花序径约1厘米;总苞圆筒形,苞片10~20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5~6毫米,宽2毫米,先端尖,无毛或少有细毛;周围舌状花黄色,雌性,约8朵,长约9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3齿裂;中央管状花,黄色,两性,长约6.5毫米,先端5裂。瘦果圆筒形,长约3毫米,有细毛;冠毛长约7毫米,白色。 花期10月到翌年3月。果期2~5月。生于路旁及旷野间。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夏秋采收,扎成小把或切段,晒干。干燥全草长60~100厘米,或切成2~3厘米长的小段。茎圆柱状,表面棕黄色;质坚硬,断面髓部发达,白色。 叶多皱缩,破碎,呈椭圆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戟形或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暗绿色或灰棕色,质脆。有时枝梢带有枯黄色头状花序。产江苏、浙江、广西、四川等地。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杀虫明目。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毒,干湿癣疮,丹毒,湿疹,烫伤,滴虫性阴道炎。《本草纲目》:“同小青煎服,治赤痢腹痛。”内服:煎汤,9~15克(鲜者30克)。外用:煎水洗、捣散或熬膏涂。 中寒泄泻者勿服。 ❷ 治风火眼痛:千里光60克,煎水熏洗。 同炖服。 ❺ 治脚趾间湿痒,肛门痒,阴道痒:千里光适量,煎水洗患处。 ❼ 治痈疽疮毒:千里光(鲜)30克,水煎服;另用千里光(鲜)适量,水煎外洗;再用千里光(鲜)适量,捣烂外敷。 ❿ 治阴囊皮肤流水奇痒:千里光捣烂,水煎去渣,再用文火煎成稠膏状,调乌桕油,涂患处(上2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⑾预防中暑:千里光15~24克,泡开水代水饮(《福建中草药》)。⑿治流感:千里光鲜全草30~60克。水煎服。 ⒀治疟疾:千里光、红糖、甜酒糟,共煎服(上2方出《草药用册》)。千里光全草含大量的毛茛黄素、菊黄质,及少量的β-胡萝卜素;还含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甙、鞣质、酚类等。花含类胡萝卜素。千里光的药理作用有: 自同属植物Senecio sarracenius提出瓶千里光碱,对中枢先兴奋后抑制,能降血压,对大鼠肠管有明显解痉作用。经大鼠、小鼠实验,认为瓶千里光类生物碱在肝脏可有较明显的退行性、坏死性、炎性变,但不是致癌物质。又同属植物Senecio hualtata经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之浸剂(不含生物碱,而有还原糖、酚、胺类等)有减慢心率,延长Q-T间期,降低血压,减少呼吸率等作用。 世界其他各地(欧、南美、非、澳)不同种的千里光,人和牛等家畜食后可中毒,尤可致肝硬化。 千里光属中所含Pynolizidine类生物碱具有抗肿瘤作用,这与引起肝脏毒性间有一定的关系。毒性较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