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农村中小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8年5月开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着重抓了“四项改革”和“三大基本建设”。四项改革是:管理体制的改革,教育结构的改革,教学改革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三大基本建设是:校舍改造和建设,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的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
管理体制改革。即在农村中小学全面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中共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在《关于普通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完全中学在哪个范围内招生就由哪一级政府办,在乡(镇)的初级中学全部由乡(镇)政府主办,在乡(镇)所在地的小学由乡(镇)主办,其余由管理区村民委员会主办。今后,在县的教育计划指导下,乡(镇)政府有权增设学校、班级和确定招生人数;有权发展多种形式的初、中级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文化技术教育;有权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办学,建立教育基金并确定其使用原则;有权提名并报经上级教育部门批准聘任校长;有权提高校长、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要求改革学校领导体制、教师管理体制、中等教育结构、师范招生制度和教育经费的筹集、管理等。1990年底,农村中小学校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已基本落实,县、乡镇、管理区都负起“三承担”责任:承担管好所管学校,承担搞好校舍设备建设,承担筹措不足的教育经费。“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各级党政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办学管校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投资的明显增加,校舍设施设备显著改善,教师待遇显著提高。全省农村中小学原来校舍破危、严重不足的状况得到彻底改观,农村中小学基本消灭了危房校舍,大部分校舍实现了整体更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房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1989年5月,在教育外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开展和巩固的情况下,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在东莞适时地召开了普教体制改革会议,部署了以“两聘两制一包一奖”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两聘是聘校长,聘教师;两制是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岗位责任制; 一包就是学校经常费用实行包干,包括工资总额包干;一奖就是给教师一些国家规定和政府规定之外的补贴和奖励,实行浮动,拉开差距。1991年9月统计,全省已实行各种内部改革的中小学有28 241所,占学校总数的97%,其中实行“两聘两制一包一奖”改革到位的学校有13 227所,占学校总数的46%。
实行“两聘两制一包一奖”,取得了明显效果:第一,提高了校长的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一大批年富力强,有管理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被选拔到校长岗位,校长的平均年龄有所下降,学历达标率提高11.2%。第二,优化了教师队伍。全省有6 991名教职工落聘,占教职工总数的1.4%。第三,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教师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第四,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
教育结构改革。改革农村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中阶段的农职业中学,改变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单一的格局。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将农村的一批普通中学改办为农村职业中学,并新办了一批农村职业中学,每县办好一两所骨干中学,全省办好经国家教委批准的省级农职业中学。
教学改革。一是加强学校的德育,充分运用广东省比较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充分运用改革开放的成果对学生进行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的教育;二是开展以启发式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1)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珠江三角洲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高中教育,为城乡一体化、农村工业化培养人才。顺德市已制订规划,计划到1998年,投资4亿元,兴建18所职业中学,使该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大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文化和职业素质。
(2) 切实办好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完善办学条件,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据统计,全省农村参加技术培训208万人次,推广和实施科技项目1 180项次,技术辐射农户173万户,实现产值29亿元,增收8. 5亿元。
(3) 在普通教育引入职教因素,上好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使学生学到一两项当地主要生产项目的实用技术。
(4) 组织高初中毕业生(含在乡中学生和退伍军人)进行3+X的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成为农村科技骨干力量。
(5) 选准燎原计划项目,推动生产发展。建设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实施燎原计划的22个试验市县和309个示范乡镇。
(6) 以各类学校和生产实习基地为实体,实行农科教结合,推广科技项目,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7) 扫除青壮年文盲。1991年,全省的青壮年文盲已下降到0.89%。
校舍改造和建设。广东地处沿海,灾害特别多,由于过去长期没有把农村中小学教育摆到应有位置,农村中小学校舍的残缺破漏情况十分严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省把中小学校舍改造建设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建设作为首要的基本建设来抓,全省11年累计投入中小学校舍改造和建设经费76.95亿元,其中大部分是农村群众和集体集资,为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打下了物质基础。粤西山区的信宜县,经济比较落后,财政比较困难,在1990年至1991年靠群众集资9 000多万元,盖了500多幢中小学的水泥楼,使全县中小学的校舍面貌为之一新。东莞市虎门镇龙眼村投资650万元兴建了一所高标准校舍和教学设施的村办小学。华侨港澳同胞为农村中小学捐资助学在全省也蔚然成风。1992年,全省中小学校舍总面积达4 600多万平方米,比1980年增长了1倍多,还兴建了1 000万平方米的教师宿舍。
教学设施和设备建设。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添置,广东省农村中小学的常规教学仪器、电教设备、体育设备、图书和计算机等内部设施、设备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一批农村中小学已按部颁仪器配备标准达标,一些农村中学还装备了电脑。
师资队伍建设。十多年以来,特别是“七五”以来,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基地和网络已建立起来,形成了较好的培养培训能力,基本满足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培养培训并举,师训干训并重,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教师学历达标率上升较快,教师评聘了专业技术职务,有5万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教师待遇也有了一定提高。

☚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农村职业教育 ☛
000122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