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浙江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下简称专业农协)产生于80年代初期,至1992年,县、乡、村三级已建立各类专业农协3 895个,会员11. 7万余人,联系农户近100万,遍布全省各县(市、区)。据对53个县(市、区)的统计,各专业协会中:种植业占45.8%,养殖业占32%,植保、农机等服务业占11%,农副产品加工业占1%,粮食生产专业占10. 2%。参加专业协会的人员中:科技能手和专业户占72.4%,科技人员占4. 8%,一般农户占7. 3%。据嘉兴市1991年底统计分析,全市277个各类专业农协,按层次分: 县级24个,乡镇级240个,村级7个;按专业分,农业方面:种植业119个,其中,粮油类18个,蚕桑果蔬80个,林业1个,其它20个;养殖业102个,其中,水产类34个,畜禽类59个,其它9个;工业方面20个;其它36个。其服务功能看,以技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等为主要内容的占大多数;进行科研开发及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或办有经济实体的占少数。
专业农协以专业户为主体,技术人员为骨干,以引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和共同经营为特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而自愿组织起来的民间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在普及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介绍几个办得好的专业农协会:
1.义乌市养蜂协会。1982年建会,有会员187名。蜂协支持科技开发,兴办经济实体,开展全程服务。1992年蜂群发展到3.5万群,年产蜂王浆35吨,蜂产品产值达871万元。蜂协建立了技术推广体系,聘请中国养蜂研究所所长为顾问,每年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并从中蜂所、浙农大等单位引进科技开发项目,协作完成茶花蜜源、蜂王浆新型生产技术、蜂蟥防治等课题,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农业丰收奖9个;创建的多功能“蜜蜂大厦”,为室内工厂化养蜂开辟了新路;建立了3个良种繁育基地,从省内外引进高产蜂种与意蜂杂交,向全市提供良种,使全市实现良种化。
2. 龙泉市锦旗镇杂交水稻研究会。该会针对当地山高水冷、多雾寡照的特点,自立稻瘟病综合防治课题,开展技术攻关。这一项研究成果经全面推广,两年就挽回粮食损失百万公斤。该会研究成功的单季再生稻,具有省工、省本、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在丽水全地区推广。专业协会还先后完成了省市有关部门下达的农技科研项目60多项。大部分会员成为丰产畈的负责人和骨干,有效地普及了良种、新农药、栽培新技术,并在会员中组织农技服务队,为全镇75%以上的农户提供全程服务,被中国科协和省科协分别评为全国和全省农村科普先进集体。
3. 余姚市临山镇兰海葡萄专业协会。该会根据市场需要,先后从省内外引进40多个新品种,进行品种对比试验,成功一个推广一个;1、3、5、6月定期邀请浙农大、省农科院、宁波市的专家学者分别开办讲座、现场指导;每年到省内外先进产区考察取经,并以群教群方式,组织技术交流、现场会诊;引进庭院经济模式,推广立体套种技术。该会还兴办与技术相配套的咨询服务部,三年内共供应紧缺农药20吨,各种肥料400多吨,钢材水泥100多吨,小竹100多吨。1987年,兰海建立了葡萄销售市场,该会积极负责对外联系、招商上门;并为全国14个省市、500多个县提供技术咨询服务。1992年,全镇葡萄面积已达333.3公顷,其中兰海为133.3公顷,产值1 120万元,有255户的葡萄收入超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