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 以及 “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在 “保供给、增效益” 的双重作用下, 得到合理调整。农业产值与非农业产值由1978年74.3:25.7, 调整到21:79。在农业总产值的构成中, 原有种植业 “一头沉” 的经济结构被打破, 农、林、牧、渔业比例由 1978 年的79.9:2.6:16.9:0. 6调整到49.3:5.8:39.4:5.5。在种植业内部, 经济作物面积与粮食作物面积的比例由1978年的12.7:83.3调整到30.1:69.9。粮食作物中,水稻集约化程度提高, 1997年, 全市已有长沙、望城、宁乡成建制过吨粮, 优质稻种植面积3.33万公顷; 经济作物朝高产、高效、优质、创汇方向发展。在非农产业中,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发展迅速, 1995年分别为253.20亿元、116.42亿元、31.83亿元和50.03亿元。乡镇企业突飞猛进, 成为长沙市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逐步形成了汽车、建材、服装、化工等一批优势产业。随着农业产业化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事非农产业即第二、三产业劳动力 1995年达82万人, 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35.4%。 ☚ (一)农村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 (三)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