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农村“四清”运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农村“四清”运动

(二)农村“四清”运动

1.“小四清”。1963年6月25日,中共云南省委发出《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草案)的工作部署意见(草案)》。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展“四清” (即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运动。办法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彻底揭露问题。省委首先在玉溪县第六区(坝区)和楚雄县的哨区搞试点,各地(市)委也在内地县相继搞了13个试点。1963年冬至1964年春,在省、地、县三级试点的基础上,有41个县铺开第一批运动,到1964年5月上旬基本结束。至此,全省已有119.5个区(大公社),占15%;1 488个小公社,占15.5%; 293万人口的地区结束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教育。还有28个县,42个区,353个小公社,93万人口的地区铺开第二批运动。由于对形势作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估计,省委认为,内地农村第一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大部分搞得不深不透,要补课,决定第二批运动暂停下来。这一阶段,统称“小四清”。
2.“大四清”。1964年秋,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强调必须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搞深搞透。整个运动都由工作队领导,要以打歼灭战的精神对全省“四清”运动重新作出部署。首先由省委集中力量搞安宁、宜良、大理三个县的试点,然后以地委为单位,组织本区力量,按县分批进行。安宁、宜良、大理三个县的试点工作于9月以后开始,集中的工作队人员达13 000多人,省委和地委都派主要负责同志坐阵,完全按桃园经验进行,阶级斗争的弦绷得越来越紧。
1965年1月,毛泽东主席主持制定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对1964年下半年运动中的一些偏差作了部分纠正。三个试点县从指导思想到具体做法都有一些变化:要求看待基层干部要一分为二,区别对待,尽快解放大部分干部,逐步实行群众、干部、工作队“三结合”,“四清”要落在建设上面等。但是,“二十三条”把“四清”规定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通称“大四清”。
省委在安宁、宜良、大理的试点,于1965年8月结束。同年秋,官渡、西山、富民、嵩明、寻甸、马龙、宾川、下关、漾濞、玉溪、江川、蒙自、禄丰、文山、昭通、墨江、保山、丽江、临沧等19个县(区)铺开第一批“四清”运动,历时11个月左右,于1966年秋基本结束。
农村“四清”运动,对纠正干部多吃多占,强迫命令、欺压群众等作风和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方面的缺点,起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打击贪污盗窃和刹住封建迷信活动等歪风,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把搞好生产作为验收运动的六条标准之一,因此,在开展运动的地方,生产一般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许多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被认为是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混淆了两类矛盾,打击和错处了不少基层干部,一些有利于搞活农村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作为资本主义倾向,受到批判,不能执行。就全省来讲,从三个县试点开始到铺开第一批,“大四清”运动只搞了22个县,对全省没有产生全局性的影响。对边疆地区,省委一直把运动约束在试点内进行,试点只搞了75个乡,占边疆乡数的5.2%。

☚ (一)正面的社会主义教育   四、“文化大革命”中的人民公社与“农业学大寨”运动 ☛
000003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