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农村信贷资金运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农村信贷资金运用

(二)农村信贷资金运用

1.农村信贷规模不断扩大。1979—1990年农业银行、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由74 816万元增长为601 151万元,增长7. 04倍,年平均增长20.86%,比各项存款年平均增长22. 62%低1.76个百分点,比全省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8. 3%高出12. 56个百分点,比全省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5. 6%高出15. 26个百分点。1980—1990年农业银行、信用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4 987 782万元,年均贷款453 434万元。农业银行、信用社各项贷款的不断增长,对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农村信贷积极支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1979年以来,农业银行为适应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的新形势,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商品生产,讲求经济效益,活跃农村经济”的工作方针,工作重点逐步从以支持社队集体为主转变为支持国营、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为主;从单纯支持农业生产转变为支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从主要办理农业贷款转变到办理农村工、商、运等综合经营服务的贷款上来,促进了贵州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农村信贷结构也发生了极大变化。1980年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占25. 01%,商业贷款占67. 67%,乡镇企业贷款占5.49%;到1990年底,农业贷款占23. 42%,商业贷款占54.66%,工业贷款占5.66%,乡镇企业贷款占8.1%,技改贷款占3.23%,基本建设贷款占3. 81%。农户贷款占农业贷款总额的12. 5%以上。农村金融工作为支持贵州农村多层次、多模式、多形式的商品生产新格局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农业贷款的投放不断增加。支持农业生产是农村金融工作的一项长期根本任务,农村金融部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牢固树立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增加农业投入。1979—1990年,农业银行、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不包括乡镇企业贷款)由27 644万元增长到171 913万元,增长了5. 22倍,年平均增长18. 1%。1980—1990年农业银行、信用社累计发放农业贷款584 711万元,年均贷款53 155万元,相当于恢复农行前28年的2.7倍。其中:国营农业贷款累计发放24 105万元,集体农业贷款35 423万元,农户贷款454 242万元,扶贫贴息贷款49 724万元,外资配套贷款8 345万元,开发性贷款12 872万元。按贷款项目分,集体农业贷款由1979年占农业贷款余额的74.7%下降到1990年的4.4%,农户农业贷款由25.3%上升到71%。农业贷款的大幅度上升,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全省农业总产值从1979年的31.74亿元增加到1990年的145.53亿元。
4. 积极支持乡镇企业健康稳步发展。贵州省乡镇企业起步晚、起点低,加上交通、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原因,给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困难。根据党和国家发展乡镇企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全省农业银行从贵州省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发放贷款,扶持乡镇企业健康发展。据统计,1978—1990年,全省农业银行、信用社累计发放乡镇企业贷款15.54亿元,贷款余额达到5.2亿元,而且步子明显加大。“七五”期间农业银行累计发放9.35亿元,占1978—1990年期间累放数62.5%,为“六五”期间的4.4倍。从占银行贷款结构比例看,1980年占各项贷款的5.35%上升到1990年的8.1%,提高了2.75个百分点,每百元产值占用贷款1990年末为10元,比1985年末提高了2.4元,有力地支持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乡镇企业从小到大,从土到洋,从粗到细,逐步建立和发展了自身的支柱产业和主要产品。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从1980年的37 938万元增加到1990年的444 271万元,增加了10.7倍; 按乡村人口平均,人均乡镇企业产值从1980年的11.9元增加到1990年的150元。
5. 商业信贷业务不断发展。农业银行恢复,承担了农村商业信贷业务,同时还代理人民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行大量的农村商业放款业务。1985年后适应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改代理业务为自营,商业信贷成为农业银行的重要信贷业务之一。商业信贷业务包括国营商业系统贷款、供销社系统贷款、粮食系统贷款、农机公司贷款、预购定金贷款、收购农副产品贷款、乡镇企业公司贷款、集体商业、个体商业贷款等。1979—1990年商业贷款余额由42 263万元增长到299 720万元,增长了6.09倍,年平均增长19.49%,明显高于同期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农村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12.84%和10.79%的水平。1980—1990年,农业银行累计发放商业流动资金贷款409.2亿元,年均贷款37.2亿元,占全部各项贷款累放额的85.77%,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商品流通的发展。
6. 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大幅度增加。农副产品收购贷款是商业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农副产品收购制度的改革,1985年农业银行决定设置农副产品收购贷款专户并实行农副产品贷款专项管理,包括国营商业收购农副产品贷款、粮食收购贷款、供销社收购贷款、收购烟草贷款和国营农业收购贷款等。全省各级农业银行大力支持烤烟、油菜、粮食生产,充分发挥贵州省烤烟、油菜籽两大经济作物优势。1985—1990年各类收购贷款余额由8.5亿元增长到17.9亿元,增长1.11倍,年平均增长16.1%,占农业银行各项贷款和商业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由37.05%和55.56%变化为32.72%和59.86%。1985—1990年,农业银行累计发放各类农副产品收购贷款141.7亿元,年均贷款23.6亿元,年平均增长19.01%,6年累计支持收购油菜籽87万吨,粮食482万吨,烤烟140万吨。
7. 中长期贷款投入增加,低利率贷款比重增大。到1990年底,全省农业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已达11.05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0.2%,比1985年增长4.4倍,年平均增长40.4%,共支持2 676个项目。其中,技术改造贷款余额17 736万元, 比1980年增加15 361万元,增长6.47倍,年平均增长22.3%,共支持80多个项目; 基本建设贷款从1987年开始发放,到1990年底贷款余额20 866万元,用于支持国家重点电站等建设项目; 乡镇企业设备贷款余额14 503万元,比1980年增加12 231万元,增长5.38倍,年平均增长20.4%,共支持229个项目; 扶贫专项贴息贷款从1986年正式全面发放,到1990年底共发放贷款49 724万元,贷款余额40 304万元,年平均增长44%,共支持145.4万户贫困户,共扶持2 400多个(次)项目; 外资贷款从1987年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到1990年贷款余额8 496万元,共支持176个项目; 开发性贷款从1985年开始发放,到1990年底贷款余额8 618万元。中长期贷款投入的增加,增强了贵州省农业发展的后劲。在中长期贷款投入增加的同时,农业银行在贵州承担有粮油收购贷款、民族贸易贷款、扶贫贷款、东风电站基本建设贷款等低利率贷款,占全省农业银行贷款的比重由1986年的34%上升到1990年的68%。低利率贷款的增加,有利于贵州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 (一)农村信贷资金筹集   三、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
000130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