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成因与分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成因与分布

(一) 成因与分布

浙江的洪涝主要由降雨造成,沿海地区还受风暴潮影响,加剧了灾害程度。产生洪涝灾害的降雨主要是台风暴雨和梅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洪涝灾害统计资料看,有70%左右是台风暴雨造成,30%左右是梅雨造成。台风暴雨历时短、强度大,风、浪、暴、潮一起来,有时台风、冷空气、大潮碰在一起,产生的破坏力极强。浙江实测到的各种历时最大降雨量都产生于台风暴雨(表1-8-1)。台风雨对浙江的主要影响时间,一般在7月下旬至9月,受台风影响最早的时间是5月19日,最迟时间11月17日。在浙江境内登陆的台风最早时间是5月27日,最迟时间是10月4日。台风暴雨主要影响地区是东南沿海和浙北地区。浙江梅雨季节降雨时间长、总量大,往往连续产生洪水灾害,梅雨季节一般从6月中旬开始,至7月上旬出梅,1954年的梅雨期从5月18日持续到8月2日,长达76天,受梅雨影响的主要地区是在浙西和浙北。

表1-8-1 各种历时最大降雨量


历 时0.5小时1小时3小时6小时9小时12小时24小时3天7天
最大降雨量(毫米)
水文站名
台风号
111.3
埭溪
6 419
165.4
埭溪
6 419
268.3
德清
6 419
412.4
马站
9 017
483.9
马站
9 017
514.8
马站
9 017
682.1
市岭
5 612
821.1
庄屋
6 007
881.6
庄屋
6 007

洪涝地区分布与当地的地形有很大关系。浙江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带海拔低于10米,水网密布,江湖相连,地势平坦。浙江境内的主要山脉由西南向东北延伸,沿海一带天目山、四明山、天台山、括苍山、南北雁荡山的走向基本与海岸线平行,每遇台风,由于地形抬升作用,常出现暴雨。浙江的多数江河、溪流源短流急,中上游集流快,常导致山洪暴发;而下游感潮排水不畅,以致平原地区常出现涝灾。
☚ 一、洪涝   (二) 损失情况 ☛

(一) 成因与分布

(一) 成因与分布

浙江的干旱成因和分布与降雨、地形及现有抗旱能力有关,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是产生干旱的直接原因。浙江省干旱一般集中在三个时期,即7—8月的伏旱,9—10月的秋旱、11—12月的冬旱。从发生的旱年统计,以伏旱最为严重,占58%,秋旱的危害次之,占31%。浙江农田抗旱能力不平衡。一般来说,水田配有一定的水利设施,抗旱能力高于旱地,海岛由于水资源贫缺,抗旱能力小于内陆,平原水网密布,抗旱能力高于山区。根据各地夏秋干旱频率、缺水状况及受灾程度,可将全省划分为三个干旱影响区域。
1. 多旱区。范围包括金衢盆地、丽水北部山区以及舟山北部海岛。该区干旱发生频率最高,达40%—50%,大旱频率为10%左右。大旱年缺水量在500毫米以上,缺水持续期长达3个月。秋雨较少,多夏秋连旱。
2. 次旱区。范围包括除多旱区和少旱区外的平原、丘陵及浙东南沿海岛屿。干旱发生频率为20%—40%。大旱频率为10%左右。大旱年缺水量在300—400毫米以上,缺水持续期为2—3个月。台风秋雨明显,夏秋连旱较少。
3. 少旱区。范围包括浙西北丘陵山区以及浙南和浙东丘陵山区、沿海平原。该区干旱发生频率最低,一般低于20%,大旱频率为5%—10%。大旱年缺水量为200—300毫米,缺水持续期较短,约为1个月。

☚ 二、干旱   (二) 损失情况 ☛
000223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