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恢复发展阶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恢复发展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为恢复渔业,在渔区进行民主改革,清匪反霸,投放渔业贷款,发放廉价渔盐,调整和减免渔税,帮助渔民发展生产。同时着手组建国营水产养殖场,成立安徽省水产养殖公司,开展了渔业合作化运动,颁布渔业法规,整治渔政,贯彻“以养为主,养捕并举”的生产方针;发展鱼苗、鱼种和成鱼养殖生产,初步形成池塘、湖泊、水库、稻田、流水养鱼等养殖类型。到1957年底,全省养殖水面达160千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0.7万吨,比1949年增加1.7倍。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两个时期,安徽渔业的基础框架已初步形成。 ☚ 一、发展历程 (二)停滞倒退阶段 ☛ (一)恢复发展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前,河南连年遭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农业生产水平极低,农村经济几乎处于崩溃的境地,1949年全省农业总产值只有17.19亿元(按当年价计算),人均产值41.2元;粮食亩产❶46公斤,总产量71.35亿公斤,人均占有171公斤;棉花总产量0.63亿公斤,亩产不足10公斤;油料总产量2.43亿公斤,亩产29公斤;烟叶总产量0.23亿公斤,亩产55公斤。 ☚ 二、发展历程 (二)徘徊和缓慢发展阶段 ☛ (一)恢复发展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50—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各级农民协会,开展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地改革,1952年初建互助组,当年6月建初级社,1954年建立高级社。仅用3年时间就全面恢复了农业生产。到1957年底,全市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达29905万元,比1949年的19941万元增长48.94%,年均递增5.86%;粮食总产达633909吨,比1949年增长55.74%,年均递增6.53%。 ☚ 四、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二)严重挫折阶段 ☛ (一)恢复发展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 在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积极发展农村副业生产方针, 提出 “全面规划, 加强领导,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等一系列原则、措施。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因地制宜地制订副业生产计划, 社员在不妨碍参加集体劳动原则下发展适宜个人经营的各种副业生产, 供销社与国营商业部门积极帮助农民推销土副产品, 有效的促进了副业生产的发展。这个时期农林牧副渔业结构, 以种植业和副业构成这一时期的主体, 而副业发展速度快于种植业。种植业产值由1949年的7.79亿元, 增加到 1957年14.23亿元, 增长82.7%, 平均每年增长5.1%, 副业产值由1949年的3.27亿元增长到1957年7.68亿元, 增长1.34倍, 平均每年增长8.4%, 种植业与副业二者产值之和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高达90%以上。种植业产值在恢复时期 (1949—1952年) 增长较快,到 “一五” 时期 (1953—1957年) 增长缓慢, 而副业产值则增长快, 到1957年副业产值份额已比1949年增加5.6个百分点, 种植业产值份额比重下降了3.6个百分点。林、牧、渔业也都保持平衡增长。1949年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产值比为63.2:38.6; 1957年为59.6:40.4。农林牧副渔业结构开始向合理的趋向发展。 ☚ 二、农林牧副渔结构与布局 (二)停滞徘徊阶段 ☛ (一)恢复发展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林区森林采伐过量,烧山毁林严重,遗留下近400万公顷荒山迹地;沿海地区少林缺材,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群众的生产、生活,林业急待恢复发展。中共福建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央对林业工作的指示精神,重视抓林业的恢复发展工作。 ☚ 一、发展历程 (二)“大跃进”与调整阶段 ☛ (一)恢复发展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50—195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贯彻“保护和发展畜牧业”的方针,实行“私人养猪、生产自销”和耕牛保护政策,信用社发放贷款,开展畜禽疫病防治, 家庭饲养业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3年开展农业互助合作,耕牛私有公用,后折价入社; 养猪实行“社员和集体饲养并重, 以社员为主”,给社员留足饲料地,每头肉猪留粮25公斤、种猪50公斤;对增殖耕牛给予奖励等,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7年全省生猪存栏数401.2万头、牛98.7万头(其中奶牛0.7万头)、羊32.1万只、家禽1923.7万羽、兔321万只、蜜蜂7.5万箱, 与1950年相比, 分别增长1倍、39.68%、1.14倍、1.17倍、1.4倍和1.5倍;畜牧业产值2.08亿元 (按1957年不变价), 年均递增14.4%, 占农业总产值的14.62%。 ☚ 一、发展历程 (二)曲折发展阶段 ☛ (一)恢复发展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50—1957年这一阶段,渔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并引导渔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渔业互助组、初级渔业合作社,以后又发展为高级渔业合作社,逐步走上了集体化道路。至1956年6月,全省建立高级渔业合作社341个,初级渔业合作社103个,渔业互助组100个,加入渔业社、互助组的渔户达7.24万户,占全省总渔户的98.6%。在流通领域中,对渔行渔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种渠道经商的购销体制。 ☚ 一、发展历程 (二)徘徊停滞阶段 ☛ (一)恢复发展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50—1957年在这一阶段,沿海渔区成立了渔协会,渔工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渔区民主改革,打击和镇压渔霸、埠主、鱼栏主等封建势力的为首分子;取缔封建鱼栏主的专卖特权;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1954年以开展互助合作为中心,引导渔民组织起来,逐步开展对个体渔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全省建立了985个渔业生产合作社,90%以上的渔户加入了渔业社。由于组织起来,人力、资金、技术力量相对集中,渔业生产迅速恢复,产量和渔民收入都普遍增加。 ☚ 二、发展历程 (二)二十年徘徊 ☛ (一)恢复发展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6年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左”的错误,重新肯定了集市贸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集贸市场建设、大力发展集市贸易的法规和政策,全自治区集市贸易迅速恢复和发展。1978年全自治区只有集市1 383个,成交额8.51亿元;到1986年底,全自治区城乡集贸市场发展到2 086个,市场总面积143万平方米,集市贸易成交额41亿元。遍布城乡的集贸市场使城乡居民和广大农民卖难买难问题基本得到缓解。但这个阶段发展的集贸市场规模较小,层次较低。 ☚ 一、集贸市场的发展历程 (二)迅速发展,层次不断提高阶段 ☛ (一)恢复发展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省委确定“在全省范围内,仍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但不放松对工业的领导”的方针,把恢复发展农业生产,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制定并落实有关政策和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全省农业生产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和发展。1957年与1949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29.3%,年均增长3.3%。其中,农业(种植业)增长28.6%,牧业增长46.2%,副业减少7.6%。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粮食总产量减少6.5%,油料增长114.2%,甜菜增长144.1倍,烤烟增长172.1%,畜产品也有较大增长。这个时期,主要任务是解决粮食问题,因此尽管都有发展,但农业内部结构变化不大。1957年农业和林、牧、副、渔各业所占比重为72. 5∶27.5。与1949年比较,农业(种植业)所占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林、牧、副、渔各业所占比重上升0.4个百分点。 ☚ 二、农林牧副渔结构与布局 (二)徘徊和停滞阶段 ☛ (一)恢复发展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50—1957年1950—1957年,水产业恢复发展很快。随着渔村民主改革的完成,打倒了渔行渔霸,废除了封建渔业主的剥削制度,解放了渔业生产力,1952年全省水产品产量即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达到22万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广大渔村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实现了合作化,渔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1957年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27. 1万吨。 ☚ 一、发展历程 (二)停滞徘徊阶段 ☛ (一)恢复发展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77—1983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 “左” 的错误,制定了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其中重要政策之一就是开放集市贸易。这些政策的实施,使河北省的农产品市场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 二、农产品市场建设 1.逐步开放城市农产品市场 ☛ (一)恢复发展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7年1949年9月底,江西全境各级人民政权建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把恢复农业生产作为第一项任务来抓。1949年,面对22县33万多公顷农田遭受水灾、300多万灾民的严重情况,省委组织了6个工作团分赴各地,结合剿匪反霸,在广大农村大规模地开展废债、减租和生产自救运动,帮助广大农民渡过难关。与此同时,省委将中南军政委员会制订的保证佃权、奖励生产、雇佣自由、借贷自由等鼓励农耕的“十大政策”布告全省,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随着全省历经剿匪反霸、社会秩序趋于稳定的有利形势的到来,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从1950年开始部署、展开,1952年冬,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全省共没收、征收耕地100多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6.4%;有279万多农户、917万多无地、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分别占总农户的73.4%和农民总人口的64.5%,平均每户分得耕地0.36公顷,人均0.11公顷。与此同时,还把11万多头耕畜、118万多件主要农具分给贫困农民,过去为封建把头所垄断的湖、沼、河、港等水域一律收归国有。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废除了长期存在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摧毁了旧中国反动统治在农村的社会基础,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基本上满足了农民对土地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要求,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土地改革后,省委、省政府根据江西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如:确定地权、颁发土地证;按实物征收农业税;组织起来,开展互助合作;提倡和发展供销合作社;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开展群众性的农业生产技术性改进工作,等等。 ☚ 一、发展历程 (二)曲折发展阶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