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总人口与农村人口增长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总人口与农村人口增长 (一)总人口与农村人口增长福建人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据史料记载,秦汉以前,福建地旷人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闽越族,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增长缓慢。从东汉到两晋南北朝,北方战乱,中原汉人“衣冠南渡”,福建人口逐渐增多。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福建人口约6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24%。之后,随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沿海经济贸易的繁荣,人口持续稳定上升。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福建人口391.68万人,已成为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之一。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加上频繁的灾害,造成人口锐减。《清朝·文献通考》中记载,清顺治一十八年(1661年),福建人口降至145.58万人。此后100多年,社会比较安定,生产发展,人口快速恢复并迅猛增加,至清道光九年(1829年),全省人口达1 717.3万人,为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记录。 表2-1-1 全省人口与农村人口增长变动情况
第一阶段,1950—1959年,是福建总人口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和农村人口增长的低谷期。这时期,全省总人口年均递增2.7%, 平均每年增加人口35.5万人。由于工业生产发展,特别是“大跃进”期间,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转移速度很快, 这时期农村人口年均递增仅为1.97%,年平均增加21.62万人, 占同期新增总人口的60.3%。 第二阶段,1960—1961年,是总人口增长的低谷期,但却是农村人口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此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大量城镇人口转移到农村,使农村人口年平均递增速度大大超过全省总人口的增长, 农村新增人口超出总人口的增加量, 农村增加的人口为同期新增总人口的103.7%。 第三阶段,1962—1973年,既是总人口增长的第二个高峰期,同时也是农村人口增长的第二高峰期。这个时期的全省总人口与农村人口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2.7%和3.4%,年平均增加人口均在50万人以上。 第四阶段,1974—1995年,为全省总人口与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下降期。从70年代中期开始,福建与全国一样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从而使全省总人口与农村人口增长速度比前阶段明显下降,其中农村人口年均递增下降至1.4%。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增大,年平均增加的人口绝对量仍然很大,全省总人口年均增加43.37万人, 农村人口年均增加30.57万人。 综观新中国成立后福建人口增长的历史与现状,可以看到全省总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农村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在农村人口增长的两个高峰阶段, 农村人口年平均增加量分别为同期总人口年平均增加量的103.7%和101.7%。 ☚ 一、总人口与农村人口 (二)农村人口分布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