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恢复及稳步发展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恢复及稳步发展时期

(一)恢复及稳步发展时期1949—1957年

1952年贵州全年连遭春夏大旱,受灾农田588.1万亩,全省各级干部第一次肩负起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抗旱夺丰收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1700多人下乡和群众一起投入抗旱保苗。恢复、整修和兴建了山塘5 732口,渠堰1.37万道,水坝2 271座,水车、筒车5 669架,挖井1 616口以及其他一些抗旱设施。同时,续建完成惠水涟江引水灌溉工程,工程设计灌溉面积0.15万公顷。1952年,根据当时政务院提出的“由局部的转向流域规划,由临时性的转向永久的工程,由消极除害转向积极的兴利”的水利建设总方针,本着“尽先兴修容易举办而收效较大的小型水利工程”,大力发动群众,整修和兴建农村中的塘堰、渠坝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修造水车、筒车等提水简易工具,还在贵阳市附近的中曹、乌当及惠水县鱼梁河等地整修和续建了中曹司引灌工程等几处旧有工程。
三年恢复时期,全省共投入53.84万元经费,净增有效灌溉面积2.27万公顷(年平均净增0.75万公顷),总面积达16万公顷。1952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344.65万吨,其中水稻237.4万吨。
在进入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水利部要求各地在“1953年及今后的农田水利工作,应着重开展群众性的各种小型水利,整顿现有水利设施,加强灌溉管理,发掘潜在力量,以扩大灌溉与排涝面积,增加粮食生产。至于新办的较大的水利灌溉工程,则应采取慎重态度,充分准备,稳步前进,择要举办的方针”。为此,在1955年2月省里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提出:“应大力发展群众性的小型农田水利,根据需要与可能择要兴修费省效宏的单位工程”的要求。这一时期,在大抓培养技术力量,作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时土改后农村互助合作高潮形成的集体力量, 除整修和兴建了很多小型水利工程外, 还先后建成一批骨干工程, 全省的水利建设蓬勃发展。“一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2241.64万元,年均448.3万元。1957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较恢复期净增11.27万公顷,达到27.27万公顷。这个时期的特点是:
(1) 狠抓了水利机构建设和人才培训。新中国成立前,只有省级才有独立的水利机构,旧中国留下的水利局加水文总站,全部职员仅28人。1951年省人民政府根据西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的决定,贷款7亿元(合人民币7万元)专门由水利局举办水利工程测量专修班和小型农田水利督导员训练班共117人。后来,省水利局向每个专区派出一个水利督导队,组建成专区一级的水利机构。1956年创办了省水利学校,为县、乡培养了一大批水利队伍骨干。1956年6月,贵州省水利局成立。到1957年,全省共有水利职工2 611人,其中省水利局职工773人,专县级职工1 838人。
(2) 前期工程扎实。这一时期的河流规划及所有骨干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大都由省水利局的干部和西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先后调到贵州的测量队直接进行。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还从省局抽调技术干部组成8个查勘队,分赴各专区进行水资源查勘及工程选点。1955年又组成5个查勘队,对20条中小型河流进行普查和重点河流的规划。在长江上游工程局、珠江水利局及武汉、成都水电设计院的支援下,省水利局派人参加进行了乌江干流、赤水河、𣲘水、清水江、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及猫跳河的普查工作,为河流开发治理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资料。
(3) 经过示范建成一批骨干工程。1954年4月,建成第一个电灌站——贵阳市白云区大山洞电灌示范站(2×14千瓦);1954年6月,建成第一个机灌站——荔波县时来机灌示范站(12马力,现已改为电灌);1954年8月,建成第一座小型示范水库——修文县盐井冲水库(土坝高14米、库容44万立方米);1956年4月,建成第一座水电站——兴义县狮子山示范水电站(100千瓦);1957年5月,建成第一座浆砌石重力坝(坝高23.5米)——毕节倒天河水库石重力坝。经过示范,桐梓县代家沟排洪、平坝县羊昌河引灌、兴义市兴西湖水库、三穗附廓、天柱附廓、松桃苏麻河、独山黎家寨、江口五里桥、麻江鱼洞河引灌及水城附廓排灌、贵定五道河水库等一大批骨干工程均先后建成投产。

☚ 一、发展历程   (二)“大跃进”及调整时期 ☛
000128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