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尔蒙特
范·海尔蒙特(Van Helmont 1577~1644),十七世纪医师兼化学家,化学医学派的创始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古老贵族世家。早年在卢文学习哲学,兼习法律、天文、植物学,后改习医学。经过十多年的钻研和五年游历,1609年在卢文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定居于布鲁塞尔附近的维尔伏耳德(Vilvorde)行医,并潜心著述和实验研究,历时三十余年。1624年被耶稣会士控告为异端,1634年被投入狱中,1636年获释后仍受到教会的审询与迫害,直到1644年逝世。
范·海尔蒙特是由炼金术过渡到近代化学的代表人物,他做过不少科学实验,但又深信用神秘方法可使贱金属变为黄金。范·海尔蒙特崇信巴拉塞尔萨斯的观点,认为生命活动完全是发酵作用。他把人体的消化活动与物质转变分别为六种发酵类型与过程。范·海尔蒙特已知胃液是酸性的,胆汁是碱性的,这两种体液在十二指肠发生中和。他认为酸碱平衡失调是疾病的原因,据此,他将疾病分为酸性与碱性两大类,治疗的目的是调整平衡,主张用中和疗法。
范·海尔蒙特继承了巴拉塞尔萨斯的神秘主义思想,认为人体中存在着具有感觉的灵魂,它总管身体的一切功能,但是,灵魂需要通过支配力“阿契厄斯”(archaeus)而工作。人体内有统制各个器官的特殊的“阿契厄斯”。这种支配力通过发酵作用于身体的各个器官,它是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的原动力。
范·海尔蒙特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有其特殊的起因、效果和部位,对于不同的疾病必须采用特殊的化学药物治疗。他相信人体的自然痊愈力,排斥用内含多种成分的万灵药和放血疗法,主张用食养疗法。
范·海尔蒙特是气体化学的先驱,他是二氧化碳的发现者,首先创用“gas”一词(导源于希腊字“chaos”,意为“浑纯”)。范·海尔蒙特是最早应用定量法的学者之一,他在实验时广泛使用了天平,清楚地表述物质不灭定律,指出金属溶解于酸后并没有被消灭,可以用适当方法使之复原。他曾经测量小便的重量,发现热性病患者的小便比重较正常人大。他在小便中又发现两种固体盐: 食盐与磷盐,在尿石患者的小便中又检得固体物质。
范·海尔蒙特反对阿里士多德的四原素说,认为水是万物的元素。他做了一个著名的“柳树实验”,即把一支重五磅的柳树种在二百磅泥土中,每天浇水,五年后把树连根拔起,称得169磅,称泥土重量只减少二两,因此,他坚信水是万物的基础。范·海尔蒙特并不知道柳树所增的重量,系植物吸收了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而来,而他本人恰恰是二氧化碳的发现者。
范·海尔蒙特的《医学起源》(Ortus Medicinae)(1648),他的学说与观念主要汇集于此书。英译本《医学精要》(Oriatrike or Physick Refined)于1662年刊出。范·海尔蒙特对于古代的传统思想,曾进行了猛烈的批评,但是,他的理论也并未建立于事实基础上。范·海尔蒙特的思想是唯心论、唯灵论和经验的自然科学的杂拌。他推进了巴拉塞尔萨斯的医化学观点,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的神秘主义思想又给十八世纪的生机论(vitalismue)种下了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