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示踪研究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示踪研究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示踪研究生物大分子是聚合物,由许多小分子聚合而成,其功能不仅取决于所含的成分,而且取决于小分子的排列及整个分子的构型。所以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技术与一般小分子的研究有很大不同。核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实验设计上也与小分子的研究有很大的不同。
最近邻序列分析 DNA彻底水解及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四种碱基(胸腺嘧啶、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分别用T、C、A、G表示)是通过脱氧核糖及磷酸互相连接的。由此可以设想,不同DNA所以有不同特性是由于碱基排列各有一定顺序。最近邻序列分析法就是为了证实碱基排列确有特殊顺序而设计的。 图2 DNA分子中碱基的连接方式 碱基下的垂直线代表脱氧核糖,3'、5'表示核糖的碳原 子编号 如果用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连于5'C)为原料,而且其中有一种用32P标记在α位,在试管中合成DNA,再用一种特殊的酶打开5’C—P键,使DNA水解成3'C上带磷酸根的单核苷酸,则22P将从原来连接的核苷酸上移到最近邻的另一单核苷酸上,以22P-ATP为前身物的情况见图3。 图3 最近邻序列分析中32P的移位 所以这一实验方法可以判断每种核苷酸的最近邻中T、A、C、G的比例。正式实验分四批进行,每批用一种32P标记的脱氧核苷三磷酸,总的实验结果可以知道每种单核苷酸的最近邻中T、A、C、G的比例。如果DNA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排列没有特定顺序,而是随机的,则C的最近邻为G的几率应与G的最近邻为C的几率相同,其他A-T和T-A,C-A和A-C,G-T和T-G等也应如此。但实验结果并非如此。在小牛胸腺DNA的分析中,C-G占1.6%,而G-C占4.4%;在草分枝杆菌的分析中,A-T占1.2%,T-A占3.1%。所以最近邻序列分析证明,DNA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排列并非随机的,而是有特定的顺序。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来源的DNA所得最近邻的比例不同,同一来源的DNA和以此DNA为模板复制的DNA具有相同的最近邻比例。目前,最近邻序列分析法对区别不同来源的核酸仍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分子杂交技术 参见“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条。 14C-氨基酸结合法 蛋白质的结构分析表明,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决定蛋白质的生物特性。为了阐明RNA中的遗传信息如何通过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Nirenberg等设计了被称为14C-氨基酸结合法的实验。先人工制备64种三核苷酸(按一定顺序排列)及20种14C标记或非标记的氨基酸-sRNA(即tRNA,转运核糖核酸)。以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合成酶为催化剂,在体外作参入试验,测定14C-氨基酸参入核朊微粒的量。根据设想,每种三核苷酸应当决定一种氨基酸参入蛋白质,亦即是该氨基酸的“密码”。所以每次实验用一种三核苷酸,用一种14C-氨基酸-sRNA及十九种非标记氨基酸-sRNA。许多次实验的结果确实证明,每种14C-氨基酸只有在某一种或几种特定三核苷酸存在时才参入核朊微粒(见表)。根据上述实验,现已基本公认,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由mRNA(信使核糖核酸)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而且基本上是每三个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 蛋白质的末端分析 蛋白质的羧基末端在醋酐作用下能环化,在碱性条件下又会开环,开环时需加入一分子水,如果反应物中有氚水,氚就参入到分子中。以后将蛋 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排列顺序的三核苷酸——遗传密码
![]() 图4 用氚水作蛋白质羧基末端分析的反应历程 核糖核酸的末端分析 当核糖核酸的3′末端为核苷时,该核苷的核糖上C′2及C′3两个顺位羟基均呈游离状态,可用过碘酸钠氧化成双醛,再用NaB3H4还原成双醇,从而形成3H标记物,降解后可用层析法分离,通过测放射性作出鉴定。 图5 核糖核酸3′末端分析的反应历程(NaB3H4标记法) 如核酸的3′末端带有一个磷酸单酯,则可用14CH2OH等进行标记,再水解鉴定。 图6 用14CH3OH标记RNA 3′末端的磷酸单酯 许多RNA的末端有5′-磷酸单酯。14C-酰替吗啉磷酸甲酯能特异地标记5′-磷酸单酯,降解后分离测放射性,可判定5′末端的核苷酸。 图7 用14C-酰替吗啉磷酸甲酯标记RNA的5′末端 用“加减法”进行DNA序列分析 加减法是一种新的DNA序列分析方法,快速而简便,一次能分析多至200个碱基的顺序。 DNA的合成是以单链DNA为模板,以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ATP、dCTP、dGTP、dTTP)为原料,按碱基配对的原则,从起始点逐一接上去的。如果在系统中减去一种原料,则新合成的链将停止在需要这一原料接上去的位置。这就是减法分析的依据。实际做法是先在四种原料齐全的条件下合成一段新链,时间不同,长度也不同。四种原料中至少选一种用32P标记,使新链全部带放射性,以便最后用放射自显影定位。然后在缺一种原料的条件下继续合成过程,使不同长度的新链继续延长,直到需要该种原料的位置因无原料而中止。最后用凝胶电泳法分离不同长度的新链,并用放射自显影定位,这些位置的后面一位就是该所缺原料碱基的位置。 如果在新链合成到某一长度后转移到只有一种原料的条件下,并在试管中加一种DNA聚合酶,这种酶有两个作用,一是能使DNA链延长,一是能从末端开始逐一降解核苷酸。于是原来不同长度的新链都将逐步被降解,但降解到某种碱基时,由于有大量同种碱基的存在,就不再降解(实际上是一边降解,一边重新合成)。最后在凝胶电泳的放射自显影上显示的新链位置,都是上述一种原料碱基的位置。 四组减法系统和四组加法系统 (分别缺一种碱基或加一种碱基)的结果综合起来,就可一次得到相当长一段新链的碱基排列顺序。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新的示踪研究方法也将不断踊现。 ☚ 同位素效应 脏器功能的放射性核素检查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