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颅骨的发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颅骨的发生 颅骨的发生颅骨在种系发生上是由脑颅(神经颅)与咽颅(内脏颅)共同组成,二者最初均属软骨。人类脑颅的底部至今仍为软骨内成骨,其中以两个感觉器官(耳囊和鼻囊)周围所形成的软骨囊最为典型。人的面部骨架和颅盖是后来形成的,二者均属膜内成骨。大体上,颅底及直接由鳃弓演变来的骨胳属软骨内成骨,而位于颅顶及面部侧上方的骨架则属于膜内成骨。 图1 脊椎动物软骨颅的发生 A.脊索期 B.颅底形成期 1.吻 2.筛骨 3.嗅软骨囊 4.眶鼻叶 5.颅梁软骨 6.视软骨囊 7.眼泡 8.垂体软骨 9.基底软骨 10.脑下垂体柄 11.耳囊(听泡) 12.听软骨囊 13.旁索软骨 14.脊索 15.前枕弧(骨) 16.颅梁 17.脑垂体窗 18.顶索软骨 19.脑底窗 20.基板 21.枕弧(骨) 膜性脑颅 膜性脑颅为由间充质组织膜形成的膜内成骨,分布于颅顶和头颅侧方。在第9~10周时开始出现骨化中心,以后形成顶骨、额骨、鼻骨、泪骨、犁骨、蝶骨大翼的眶部、颈部和翼突、颞骨的鳞部等。到出生时,形成的骨片已覆盖脑顶,只留下一些骨片间的缝隙。其在顶骨前方与额骨之间的菱形膜缝称为前囟; 在两顶骨与枕骨之间其形状为三角形者名后囟。前、后囟一般在出生后两年才进行骨化。面部的鼻骨、泪骨与颧骨全为膜内成骨,不过筛骨的底部始终保留为软骨。枕骨为软骨内成骨与膜内成骨二者混合而成(图3、图4)。 图2 9周人胚软骨颅侧面观(有点处为软骨内骨化中心,黑网络状处为膜性骨) 1.额骨 2.蝶鞍 3.眶蝶区 4.鸡冠 5.鼻骨 6.嗅囊 7.颧骨 8.上颌骨 9.蝶颞翼 10.Meckel软骨 11.下颌 12.蝶鞍背 13.枕骨(顶间部) 14.枕骨(上部) 15.蝶翼 16.锤骨17.砧骨18.Reichert软骨 19.颞乳突 20.舌骨 21.甲状软骨 咽颅的发生 咽颅又称内脏颅,它来源于鳃弓中胚层,主要演变为上、下颌及咽后部诸骨。也分为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二类: 软骨性咽颅 来源于原始消化道周围的鳃弓间充质。第1对鳃弓形成下颌的Meckel软骨,其背部于第4月时形成为鼓室内的锤骨和砧骨(图5)。第2对鳃弓也名舌骨弓,为一条Reichert软骨,此软骨的背侧形成为中耳的镫骨,腹侧形成为颞骨茎突、颞舌韧带和舌骨小角。第3对鳃弓软骨大部退化,留下的部分形成舌骨体下部和舌骨大角。第4对鳃弓形成甲状软骨一部和楔状软骨。第5、6对鳃弓在人类都不发达,以后形成为小角状软骨、杓状软骨、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一部。 图3 8周人胚软骨颅膜性骨侧面观(有细点处) 1.枕骨 2.颞乳头 3.嗅囊 4.Meckel软骨 5.舌骨 6.额骨 7.顶骨 8.上颌骨 9.下颌骨 图4 出生时颅骨(有细点处为软骨性骨) 1.顶骨 2.后囟 3.人字缝 4.枕骨 5.颞骨 6.蹬骨 7.锤骨与砧骨 8.鼓膜环 9.前囟 10.冠状缝 11.额骨 12.鼻骨 13.上颌骨 14.下颌骨 15.Me-ckel软骨遗迹 16.舌骨 17.甲状软骨 18.环状软骨 膜性咽颅 在第1鳃弓平面侧方的上颌突经过膜内成骨过程,形成前上颌骨、上颌骨、颧骨和颞骨鳞部。上颌突深部也同时骨化形成为腭骨和犁骨。下颌突Meckel软骨外方的结缔组织骨化为下颌骨及下颌颞骨的关节盘。 人类有些颅骨的骨化中心不只一个,而是二、三个或更多,这种多骨化中心是重演进化过程中低等动物,每骨化中心代表一块骨片,而各区原为多块骨片分开的原始状态。人类颅骨的特点是按区并合成为一块混合骨,而且这种混合骨可由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共同组成。并合时间多在出生后,有的则在出生后多年才能并合在一起。 图5 4月人胎儿咽颅(内脏颅)示意图 1.锤骨 2.下颌骨 3.Meckel软骨 4.下颌弓部分5.舌骨小角 6.砧骨 7.镫骨 8.茎突 9.舌茎突韧带 10.舌骨大角 11.甲状软骨 12.环状软骨 ☚ 中轴骨胳的发生 四肢骨的发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