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颅骨解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颅骨解剖

颅骨解剖

颅骨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前者即临床上所指的颅骨,由成对的颞骨和顶骨,不成对的额骨、枕骨、蝶骨及筛骨的有关部分,借各骨之间的颅缝连接而成。其间的空腔称颅腔,内藏脑。颅骨又分颅盖及颅底两部(图1)。据胚胎发生来源,额骨、顶骨、颞骨鳞部、枕鳞上部、蝶骨甲及翼状突内侧板等为膜成骨,其余均为软骨成骨。
颅盖近似圆形屋顶,前方稍窄,表面光滑。构成此部诸骨扁平如板,称骨板。较厚的骨板分三层,即由密质骨构成的外板及内板,和夹在这两层之间的,由松质骨构成的板障。板障中有网状的板状静脉分布,并借导血管与颅内静脉窦和颅外的静脉互相通连(图2)。


图1 颅骨的侧面观


1.额骨 2. 蝶骨 3. 颧骨 4. 顶骨 5. 颞骨 6. 枕骨 7. 乳突


颅底内面起伏不平,分前、中、后三个颅窝。除枕大孔外,有大小、宽窄不等的骨孔、裂缝和骨沟,为颅神经和血管行经或出入颅腔的通道。额窦、筛窦、蝶窦和中耳、内耳及乳突气房均与颅底直接相邻(图3)。


图2 板障静脉


1. 颅顶导血管 2. 颞后板障静脉3. 枕板障静脉 4. 枕导血管 5.乳突导血管 6,7. 额颞板障静脉


颅骨血管除部分颅底由颈内动脉的分支供血外,均由颈外动脉的分支供血。或为细小的穿通动脉、或为硬脑膜动脉的细支,分别由外板及内板侧穿入骨内。静脉引流主要借导血管及板障静脉向内流入邻近的静脉窦,向外流入邻近的静脉或静脉丛。


图3 颅底部内观面


1. 盲孔 2. 筛板 3. 眶顶 4. 圆孔 5. 卵圆孔 6.破裂孔 7. 棘孔 8. 内耳孔 9. 颈静脉孔 10. 乙状沟 11. 舌下神经管 12. 枕骨大孔 13. 枕内粗隆14. 横沟 15. 岩骨嵴 16. 斜坡 17. 鞍背 18. 蝶鞍 19. 前床突 20. 蝶骨小翼 21. 鸡冠


颅骨外部标志根据图4中各点、线大致可提示颅骨本身及颅内某些结构的位置。
❶眉间——两眉中间骨略隆起处。
❷枕外粗隆——枕部中线上隆起处,与窦汇相对。
❸矢状线——由眉间到枕外粗隆在颅顶中线的连线,其下相当于上矢状窦和大脑纵裂之所在。由此线的中点向后1.25cm处为起点向前下作一斜线与矢状线夹角为67.5°,则此线相当于中央沟,后者的长度相当于由此点延长到9cm的一段。
❹翼点——位于额角突后约3.5cm、颧弓上缘上约4cm处,为额、颞、顶骨及蝶骨大翼的会合点,相当于冠状缝下端、脑膜中动脉前支所经处和大脑外侧裂起始处; 由此点向顶骨圆凸作一直线,则其前2/3相当于大脑外侧裂。
❺星点——外耳孔中心后3.5cm和外耳孔与枕外粗隆连线上方1.5cm处,为枕、顶骨和颞骨乳突部的会合点,相当于人字缝下端和横窦过渡到乙状窦处。
❻前囟与冠状缝——由眉间沿矢状线向后达13cm处为前囟,此点与翼点间的连线为冠状缝。
❼人字尖与人字缝——由枕外粗隆沿矢状缝向前约6.5cm处为人字尖,此点与星点间的连线即人字缝。


图4 颅骨的外部标志


1. 冠状缝 2.矢状线中点3. 中央沟 4. 人字尖 5. 星点 6. 枕外粗隆 7. 外耳孔中心 8. 大脑外侧裂 9. 翼点 10. 额骨角尖 11. 眉间

☚ 头皮手术   颅裂 ☛
000109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4: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