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计算体层摄影
X线计算体层摄影首先用于头部,对颅脑疾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对病人是一种无伤害、无危险、无不适的检查法,能及时作出诊断,其特殊的诊断价值已为大家所公认。
检查方法是以听眦线为基线,向上对不同层面进行扫描,以获得不同的横断层面影象。还可行冠状断面检查。颅内各正常组织对X线的吸收有一定的差别,差别虽小,但CT都可使之显出不同密度的影象。例如充有脑脊液的脑室和脑池表现为低密度的黑影,髓质为深浅不一的灰影,皮质为薄层的带状白影。脑室可分别显影于不同的横断层面上,可观察脑室外形、大小及位置等的改变。
颅内病变对X线吸收高于脑组织,则表现为高密度区,反之为低密度区。前者包括脑出血、生长缓慢的脑瘤、有纤维组织增生的各种病变及钙斑等,后者包括脑梗塞、脑脓肿、多数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组织坏死、水肿、退行性变以及一些含有脂肪较多的良性肿瘤等。由于病变本身显影,密度对比差异大,所以定位、定性诊断都比较准确。又由于脑室与脑池显影,所以对脑积水、脑萎缩和穿通畸形囊肿的诊断,借助脑室与脑池改变以确定占位病变的定位诊断也都很有帮助。当病变对X线的吸收与脑质相近,即与脑质等密度时,则病变难于显示,此时可用造影剂增强法,以提高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别,使之显影。方法是用水溶有机碘剂,例如60%碘酞葡胺100ml或76%泛影葡胺50ml,剂量以每公斤体重1~1.5ml计算,于1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然后再行检查。在引起血脑屏障破坏的病变,由于造影剂的血管外溢,使病变密度提高。如果病变内血管床丰富,造影剂存留较多,则也使病变密度提高。造影剂增强法,应在普通CT检查后进行。另外,用CT作随访检查可了解一些病变演变过程,有助于对病变性质的判断。
由于CT检查没有损伤,可以随访,诊断又较为准确,所以临床应用日趋增多,而气脑和脑室造影的应用则有所减少,但CT仍有一定限度,如微小病变和血管疾病的诊断以及密度相近病变的鉴别尚有一定的困难,设备也较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