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颅骨畸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颅骨畸形

颅骨畸形

颅骨先天性发育畸形常伴有颅腔内脑、脑膜发育异常,临床可出现各种神经症状或智力低下。颅裂为最常见颅骨畸形,其他有小头畸形、颅狭窄畸形等。单纯颅骨畸形多无特殊症状。
小头畸形 小头畸形的特点是头小和智力发育不全。病儿脑体积和重量均较正常小,颅囟、颅缝过早融合,使额部和枕部狭小而平坦,头顶呈尖形,颜面相对过大。本病与颅狭窄畸形的区别,主要是无颅内高压征象。病儿可成长,但智能低下。
本病无特殊疗法。有一侧大脑半球发育不全;伴发长期癫痫发作而抗癫痫药物不能控制者,方可考虑行大脑半球切除术。
颅狭窄畸形 颅狭窄畸形又称颅缝早期融合症,其主要特征为头颅狭窄、颅内压增高和智能发育障碍。病因不明,可能与胚胎期发育障碍、缺乏某些基质、内分泌障碍、佝偻病、产伤或发生异位骨化中心等有关。
临床表现包括头颅畸形、眼部和神经症状。
❶头颅畸形:由一条或多条颅缝过早融合,其余颅缝仍正常发育、融合,结果形成头颅畸形。矢状缝过早融合形成舟状颅(长头畸形),两侧冠状缝过早融合形成短头畸形(扁头畸形),一侧冠状缝过早融合形成斜头畸形,所有颅缝均过早融合则形成尖头畸形(塔状颅)。塔状颅合并面骨畸形称Crouzon病;前头部大而陡直,眼大而宽,鼻根平坦,鼻呈钩形,上颌短缩而下颌前突。
❷眼部症状:因眶顶部发育畸形,眼眶变浅、狭窄、致眼球突出并移向外侧,成为分离性斜眼。常因颅内压高而引起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故视力减退,乃至失明。
❸脑发育受限及颅内高压征象:因颅腔狭小,妨碍脑的发育,故智能发育落后,精神活动异常,并有癫痫发作和其他神经症状。同时有慢性颅内压增高的一般症状。
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婴儿头颅变形,如不能以分娩原因解释,应及时摄头颅X线片检查。颅缝过早融合者,可见颅缝消失,颅骨密度增高,可略微向外或向内高起。并有脑回压迹清楚; 鞍背变薄或消失等明显颅内高压征象。上述各种表现均不见于小头畸形,故两者易予鉴别。
本病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目的在于扩大颅腔以利脑发育,并避免颅内高压引起的不良后果。以出生6个月~1岁时手术为宜,此时病儿对手术耐受力稍强。手术方法有两类:
(1) 颅缝再造术: 切除已融合颅缝的骨质,使成为有1.5cm宽的骨缺损带,同时将两旁的骨膜分别切除2~3cm宽。骨切缘和显露在外的硬脑膜,用不含醋酸的Zenker液、60%碘酊或无水酒精涂抹,最后用聚乙烯膜条、钽箔或硅胶膜等,稳固地包住两侧的骨切除缘。根据同一原理和方法,也可于融合的颅缝以外做成几个适当的浮动骨瓣。矢状缝融合者,仅允许在其两旁分别切除一条颅骨,以免引起矢状窦出血。
(2) 颅骨切除术:
❶大块切除颅盖骨。可于颅缝再造术同时切除一块颞部的骨板——颞肌下减压术,并将硬脑膜切开。
❷广泛切除两侧额骨、颞骨和顶骨,颅前窝和颅中窝的骨质,眶顶部也包括在内。手术中应尽力保护骨膜和硬脑膜,以利于将来形成新颅骨,避免用电凝器止血。
婴幼儿手术时两侧分次进行,并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包括术中) 给予皮质类固醇。术后定期摄片复查。有时需再次手术或扩大切除颅骨的范围。
扁平颅底 蝶骨体长轴与枕骨斜坡长轴之间的夹角称颅底角。可在颅骨侧位片上测量此角,取鞍结节、蝶鞍中心点或后床突为起点,分别作连线与鼻根及枕骨大孔前缘相连,此两直线相交构成的钝角正常为105°~145°,大于145°即属扁平颅底。
扁平颅底常与枕骨大孔区其他畸形(如颅底陷入症等)伴发,其单独存在者通常无特殊症状,勿需治疗。
先天性颅骨缺损 除颅裂畸形(参见“颅裂”条)的颅骨缺损外,尚可因胚胎期中发育或骨化障碍,或出生后骨化停止而形成先天性颅骨缺损。后者多偏离中线,多数呈对称性。单纯颅盖部颅骨缺损无神经系统症状,发生于眶顶、蝶骨大翼等处者,可发生搏动性突眼或搏动性眼球内陷。颅骨X线摄片检查可确诊。
颅盖部缺损广泛者,宜于头颅发育最快时期过去后,即5~6岁时施行颅骨修补术,在此以前可用金属或其他硬质头盔作保护。眶顶、蝶骨大翼等处缺损者,可按情况择期修补。

☚ 先天性畸形综合征   颅裂 ☛
000126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