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面外科
颅面外科是研究应用手术方法矫治复杂的先天性或后天性颅骨和颜面骨畸形的一门新兴学科。手术系经颅外入路,或经颅外和颅内联合入路,充分显露及广泛剥离骨膜后,行截骨术和植骨术,以改造或重建颅面骨骼结构,改善外形,恢复功能。
Longacre,Schmid等,于40年代末已提出矫治颜面上半部畸形的颅面外科手术方法。Gillies于1950年曾报告用截骨术的方法将颧骨和上颌骨整体向前推移以矫治某些先天性颜面凹陷畸形。但颅面外科的大力开展始于60年代后期的Tessier等人,十多年来进展较快。当前颅面外科的治疗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先天性颅面畸形: 如眶距增宽症、Apert综合征、Crouzon综合征和Treacher-Collin综合征等。由于技术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年龄逐渐提早在幼年时施行,以防止畸形的继续发展,取得较好的疗效。
(2) 侵犯颅面骨骼的肿瘤: 如侵及颜面骨、颅底,颞下窝或筛窦等的癌肿和脑膜瘤等,采用颅前窝-上颌骨联合切除术、颅中窝-下颌骨联合切除术、扩大颅中窝联合切除术、半侧颅底次全联合切除术和颞骨次全联合切除术等手术方法治疗。
(3) 颅面骨折: 颅面外科的治疗原则,既用于早期骨折复位、植骨及固定,并用于后期骨折错位愈合的凿开整复,配合植骨术和颜面器官和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以达到较好的外观和功能恢复。
(4) 额区、眶区或其他部位颜面骨的形体比例失调或左右两侧不相对称的矫正。
颅面外科属于边缘学科,技术要求全面,操作也较复杂,须由整形外科,神经外科,眼、耳鼻喉和口腔颌面外科,放射科,小儿科,以及麻醉科等多科室的互相协作,以共同完成细致的术前准备和妥善的术后处置工作。手术主要由整形外科和神经外科医师合作进行。
术前准备应包括心电图、脑电图的检查,如有结扎颈内动脉指征时,应先行颈总动脉压迫试验,能耐受30分钟以上时始可施行。按降温(32℃)全身麻醉准备,并须备血待用。术前一日开始预防性的抗生素治疗,手术当日安放留置导尿管。术中测中心静脉压,注意保护角膜,注意心率变化。
颅面外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有脑损伤、失明、感染(脑膜炎、骨髓炎等)和手术死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