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惊惶失措 |
类别 | 汉语字典、汉语词典 |
释义 | 义因为害怕而心慌意乱,不知怎么办才好。 色含贬义。 近惊恐万状|人心惶惶|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反泰然处之|指挥若定|从容不迫。 造敌人还在蒙头大睡呢,听到枪炮声,纷纷起来,个个~。|~的吴近芳只是在屋子里打圈圈,想不出好办法。|大家被巨大的爆炸声吓得~。 音“惶”不念作“慌”huāng。 惶:害怕。失措:举止失去常态。因惊慌害怕而不知所措。 【例】 面对惊惶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诺曼底”号遇难记》)|看到火灾不要惊惶失措,而要及时拨打求救电话。 【近】手足无措|六神无主|心慌意乱|张皇失措。 【反】谈笑自若|从容不迫|不动声色|泰然自若。 【注意】“措”不能写作“错”。 失措:举动失常,不知如何是好。惊惧慌乱,不知如何是好。 例树林里突然一声枪响,树枝上的鸟儿都~地飞走了。 辨析见“仓皇失措”“惊慌失措”。 提示“措”不能写作“错”。含贬义。多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不知所措、张皇失措、不可终日、措手不及、六神无主、坐卧不安、猝不及防、战栗失箸、心慌意乱、惊慌失措、束手无策、仓皇失措、惶惶不可终日、战战兢兢、手忙脚乱、惊惶无措、怅然若失、忐忑不安、屁滚尿流、焦急旁徨、手足无措、目瞪口呆、惊惶失措、诚惶诚恐、提心吊胆、面不改色、临阵脱逃 【反义词】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安之若素、临危不惧、从容不迫、不动声色、处之袒然、泰然处之、镇定如常、慢条斯理、处之泰然、安然若素 【词语解释】 因惊慌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北齐书·元暉业传》:“ 孝友 临刑,惊惶失措, 暉业 神色自若。”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韩生》:“家唯孀母并一姊,闻之,惊惶失措,急至阁,抚尸大慟。” 吴晗《灯下集·谈曹操》:“ 曹操 死, 青州 军惊惶失措,以为天下又要大乱了。” 【成语解释】 惊惶失措 【解释】: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示例】:少卿虚心病,元有些怕见他的,亦且出于不意,不觉~。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近义词】惊慌失措、手足无措、心慌意乱 【反义词】: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不动声色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