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屈原及其作品争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屈原及其作品争鸣

屈原及其作品争鸣

对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古今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某些问题上,至今仍存在着一些分岐,下面分别予以综述。
一、关于屈原的生平。首先,对于屈原的生年便存在分岐意见。屈原在其《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后人考证屈原生平主要便是根据这两句。王逸《楚辞章句》在此句下注说:“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孟,始也。贞,正也。于,於也。正月为陬。庚寅,日也。”认为屈原生于寅年寅月寅日。朱熹在其《楚辞辨证》中认为屈原生在寅月寅日而未必是寅年。后世学者在以上两种观点的基础上,用各种历法对屈原的生年进行了推算。清人邹汉勋用殷历推算,定为楚宣王二十七年(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见《𢽾艺斋文存》卷一)。其后清陈瑒用周历推算结果与邹氏相同。近人刘师培《古历管窥》用夏历推算,却比邹陈二人推算的多了一天。郭沫若用太岁超辰法推算,定为楚宣王三十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日(见《屈原研究》下同)。浦江清采用木星周天密率倍数法推算,定为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见《浦江清文录》)。胡念贻也采用浦的方法推算,结论却是楚宣王十七年(前353年)正月二十三日(见《文史》第五辑《屈原生年新考》)。林庚在《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中根据朱熹之说,推算为楚威王五年(前335年)正月七日。
其次,关于屈原的卒年。主要观点如下:黄文焕《楚辞听直》认为屈原于顷襄王十六年(前283年)自沉于江。姜亮夫同意这种说法。郑振铎、郭沫若等主张屈原自杀在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 (见《楚辞研究论文集》)。游国恩认为屈原投江于顷襄王二十二年(前277年)。浦江清、陆侃如则主张屈原卒于顷襄王十九年(前280年) (分别见《祖国十二诗人·屈原》《中国诗史》)。林庚主张屈原卒于顷襄王三年(前296年)。关于屈原投江的月日,相传是农历五月五日。此说最早见于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宗懔的《荆楚岁时记》。
再次,关于屈原的放逐。主要有两种观点即一次放逐论和二次放逐论。主张一次放逐的有郭沫若、刘永济、姜亮夫、林庚等。郭认为屈原被放逐是在襄王七年(前292年)或其后的一二年中,放逐的地点是汉北。襄王二十一年,屈原从汉北又逃到江南,不久便自沉于江。刘永济则认为屈原是在襄王元年(前298年)被逐的,放逐地点在江南(见《屈赋通笺》)。主张二次放逐的有游国恩、陆侃如等。游氏认为屈原首次放逐在怀王二十四五年间,放逐地点是汉北。只经过四五年即被召回。二次放逐是在顷襄王初年,放逐地点是江南。陆侃如认为屈原首次放逐在怀王十六年,地点是汉北。此次放逐第二年即被召回。二次放逐在襄王三年,地点江南。
二、关于屈原作品:作品总数与真伪之争:《汉书·艺文志》说:“屈原赋二十五篇”。《楚辞章句》说屈原作品有:《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共二十六篇。但他在序中说《大招》或说是景差所作。游国恩认为《招魂》应是屈原作品,《大招》则是汉人摹仿《招魂》之作。《卜居》《渔父》皆据屈原传说敷衍而成,非屈原所作。郭沫若认为王逸所定二十六篇作品中,《远游》《大招》非屈原作品,当剔除;《招魂》乃屈原所作,应加入。陆侃如则认为《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作品,但其中有些篇章可能是后人所作。《远游》《卜居》《渔父》《大招》《惜誓》皆后人所作;《招魂》乃宋玉作品;《九歌》《九辩》不一定是屈原作品。刘永济认为《离骚》《九辩》《九歌》《天问》 和《九章》中的《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为屈原作品,而《九章》中的《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四篇则非屈原作品。有的研究者还认为,《九章》中只有《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桔颂》为屈原作品,而《惜诵》《思美人》《悲回风》《惜往日》皆为伪作。也有人认为《九章》中除《桔颂》外,其余皆值得怀疑。总之,关于屈原作品的总数及真伪,至今仍没有公认的确定说法,尚需深入探讨。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史记》、班固《离骚赞序》等认为是屈原“被谗见疏”时所作。后人多据此认为《离骚》是怀王时作品。陆侃如、刘永济、马茂元、林庚持此说。一说《离骚》是顷襄王时作品,清王邦采、顾成天,今人游国恩、郭沫若等持此说。而姜亮夫则认为《离骚》的写作,始于怀王十六年,成于顷襄王嗣立之后。
关于《九歌》: 主要问题有(1)《九歌》的作者及写作年代。王逸认为《九歌》为屈原被放逐沅湘时所作,而朱熹则认为屈原在放逐期间仅仅对《九歌》作了“更定其词”的修饰润色工作。郭沫若则认为《九歌》是屈原早年得志时的作品。游国恩认为朱熹之说接近事实,并认为“九歌起初本是民间的口头创作,后来才经过屈原写定或修改”(《屈原》),而屈原修改写定《九歌》当在怀王十七八年屈原还被信任时。现在多数学者同意后一种观点。
(2) 关于《九歌》的次序。《九歌》共十一篇,王逸所排次序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据姜亮夫考定,《九歌》次序当为:《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其中《东皇太一》为迎神曲,《礼魂》是送神曲。这是根据《九歌》诸篇所祭诸神之性质排列的。王夫之《楚辞通释》认为,《礼魂》是前十篇用的送神之曲。游国恩赞同王说,认为《九歌》十一篇,实际上只祭十个神。陆侃如、马茂元则根据王夫之的说法考定《九歌》应是十篇。林庚则认为《九歌》是以篇数来命名的,其中《礼魂》应是《国殇》的乱辞,《国殇》《礼魂》应排列在《九歌》之首。《湘君》《湘夫人》所述为同一故事,应合为一篇。
(3) 关于《湘君》《湘夫人》二神的解释。旧说岐义最多,《史记·秦始皇本纪》认为湘君指舜的二妃。王逸又认为湘君是水神,湘夫人是舜的二妃。韩愈则把舜的二妃分属于二神,认为湘君即娥皇,为舜正妃,湘夫人指女英,为舜次妃(《昌黎集·黄陵庙碑》)。王夫之认为湘君是湘水神,湘夫人为其配偶。近代不少学者都接受了王夫之的观点。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过去虽对屈原的爱国主义有所探讨,但这方面文章尚不多。此外,对屈原的创作方法、美学思想、以及对屈原的创作进行比较文学的研究等等,也都还不够。这些都有待于研究者们继续不懈地努力。

☚ 有关《诗经》入乐问题争鸣   宋玉作品真伪争辩 ☛
000019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