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楚文化
楚辞研究专著。今人潘啸龙著。潘啸龙,上海市上海县人。1945年生,196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82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现任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本书是潘氏1980年至1987年研究楚辞的结晶,其中部分章节曾先后在刊物发表,产生过较大的学术影响。本书前有其导师卫仲璠《序》,末有潘氏《后记》,叙述研究课题的选择与方法的变革。正文分为三编。第一编《楚历、楚史和屈原生平探索》,认为屈原生于楚宣王三十年(前340)正月初七;屈原于怀王三十年因谏“武关之会”初放于汉北,于顷襄王四年再放于汨罗一带;《哀郢》不能作为屈原“殉国难”的证据,屈原的沉江并非是“殉国难”。第二编《屈原主要诗作研究》,认为《离骚》作于顷襄王八、九年间;《离骚》“自我”形象外在形貌的矛盾来自于“男女君臣之喻”;《九歌》“非典非俗”的面貌源于夏启《九歌》与沅湘《九歌》演化关系;《九歌》给予后世的影响主要在诗歌抒情的“代拟”方式上,等等。第三编《楚文化和屈原的思想、艺术》,论述屈原思想的发展变化与创作的楚文化背景。全书论述精辟透彻,提出不少新见。此书于1991年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