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拷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拷问

拷问

掠(掠治;掠理;讯掠) 挞讯 拷较 拷鞫 考讯 考问 考治 考鞫 讯考 讯拷 情拷
审讯,拷问:鞫考 鞫案 鞠按 鞠礉
用刑拷问:梏掠 刑拷
 拷囚讯罪:考校
 用拶刑逼讯:拶鞫
追究拷问:追拷
拘留拷问:系拷
 逮捕拷问:逮考 收考
审查拷问:案考
笞击拷问:掠考 掠拷
剥衣捆吊拷问:绷吊
用刑拷打审问:绷扒吊拷 绷吊拷讯 绷扒吊榜 絣扒吊烤 吊拷绷扒 吊打绷扒
 用残酷的刑罚拷打审问:非刑拷打 非刑逼拷 非刑吊拷
通过折磨肉体逼供审讯:刑讯 拷讯 拷治 拷掠
 刑讯囚犯:拷囚
 刑讯穷竟:考竟
拷问致死:考死
(拷打审问:拷问)

另见:逼迫 审问 用刑 打人

☚ 审问结果   拷打 ☛

拷鞫

— 拷打审讯。又称“拷讯”、“刑讯”。拷鞫在中国源远流长,流毒很深。《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西周规定在阴历二月,对囚犯不得笞击、拷问。掠,用捶治人。至于其余各月,则可以进行刑讯即拷鞫。拷鞫的出现,同周代神判证据已不盛行,审案时大量采用口供、盟誓有关。秦代开始把拷鞫制度化、合法化。《秦简·封诊式》:“凡讯狱,……诘之极而数訑,更言不服,其律当笞掠者,乃笞掠。笞掠之必书曰:爰书:以某数更言,无解辞,笞讯某。”秦丞相李斯被赵高诬为“谋反”,在狱中被“榜掠干余,不胜痛,自诬服。”结果被诛灭三族。至汉代拷讯制度又有发展,为逼取犯人口供,大量采用刑讯逼供。《汉书·谷永传》:“榜簟痛于炮烙,绝灭人命,……生入死出者,不可胜数。”隋炀帝时,曾发生盗案,帝命于仕澄捕之,对稍涉嫌疑的2,000余人,皆拷讯诬服,尽杀之,而实际为盗者仅5人。隋代拷讯广泛采用法外用刑,其刑具有大棒、束杖、车辐、鞵(鞋)底、压踝、杖桄等。唐代的拷讯制度更趋完备。唐律规定:(1)审讯犯人先备五听,审察案情并反复参验,对案情不明未能决断的,与现任长官立案同判,进行拷讯。(2)拷囚不得超过三度,杖数总共不得超过二百。杖罪之下,拷讯不得超过所犯笞杖之数。拷满笞、杖数不承认者,取保释放。(3)拷囚经三度,杖数满二百,如被拷讯者仍不承认罪责的,应反拷原告人,拷打数与被告人相同。但被杀、被盗者及其亲属为原告的不反拷。(4),对于拷讯超过三度及杖外以他法拷掠的,如以绳悬缚或以棒拷打的,司法官吏应负反坐罪责,致死者,徒二年。(5)对于享有议、请、减特权者;年70岁以上,15岁以下及残疾者;孕妇及产后未满百日者;身有疮疾及病未痊愈者,均不得施行拷讯;(6)规定用笞拷打应在腿、臀部位,用杖拷打应在背、腿、臀部位。还对答、杖的长短粗细作了具体规定。唐代酷吏来俊臣、索元礼、周兴等,在拷讯中使用的刑具仅大枷就有十种:“定百脉”、“喘不得”、“突地吼”、“死猪愁”、“实同反”、“反是实”、“失魂胆”、“著即承”、“求即死”、“求破家”。唐代名相狄仁杰被诬谋反,下狱后就自供谋反。武则天召见时问他:既然冤枉,为何自供谋反?狄答曰:若不自供谋反,早死于鞭笞矣!明代宦官魏忠贤拷讯中动用械、镣、棍、拶、夹棍等刑具,号称五毒。《明史·刑法志》:“五毒具备,呼謈声沸然,血肉溃烂,宛转求死不得。”明、清两代除规定对老幼废疾孕妇不得拷讯的具体条款外,基本上承袭唐代的拷讯制度。

拷鞫—ju居

拷,拷打。鞫,审讯。中国古代审案时的刑讯。秦代拷讯犯人必须做记录,只有在犯人多次反复,拒不服罪时,法律才允许拷讯。汉代拷讯制度又有发展,有“立而考讯之法。”《唐律疏议·断狱上》。对讯囚与拷囚的前提、程序、注意事项以及违法拷讯的责任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明清律除对老幼废疾怀孕妇女规定不得拷讯外,其余无规定。尽管法律上历代对于拷讯都有所限制,但在实际上对法官很少约束力,往往不论被告有罪无罪,一律施加刑讯以逼取口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