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生态经济评价
为衡量山区生态结构的合理性,系统功能的强弱,以及山区开发的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等,而对山区生态经济效益和山区生态经济结构进行的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
❶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评价。山区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八大类用地,即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暂未利用土地。从经济方面考虑,山区开发上地利用结构是否合理,一要看土地利用的广度,二要看土地利用的深度。山区土地利用的广度,即土地面积的利用,可以用一至两个指标来衡量。
❷山区生物结构和食物链关系稳定性评价。在一个山区生态经济系统中,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一个山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复杂的生物结构和食物链关系。生物结构和食物链关系是指各作物的结构、畜禽品种是否合理,各作物和肉蛋奶等的产量能否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需求,特别是食品消费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个山区生态经济系统中,生物结构和食物链两者之间的关系能稳定发展。主要用自给性产品的种类、数量与质量的增长率,来表示该地区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满足的程度。
❸山区投入产出结构评价。考察山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要分析生态经济效益,即自然经济再生产的能力,这就是投入产出的功能。投入产出结构是指土地的产投结构,包括能量和经济的产投结构。这两个结构的特点,就是功能的直接反映。
❹山区产值结构合理性评价。山区开发的效果,即总成果是确立生态经济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也就是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乡镇企业占农业产位的比例。不仅取决于人为劳动和物化能量多少,也取决于系统的生态效益,即自然—经济再生产的能力。
❺山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评价。评价农业域开发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强弱,应主要根据循环转化率和功能是否持久、稳定,并以此评价系统功能的三个表现属性,即生产力、稳定性和维持性。山区开发效益高,是指开发系统属于良性循环; 农田能量转化率高,是指系统具有高质量的循环功能。如农田能量转化率低、开发效益低,是指系统具有低劣的循环功能。应以能流和经济流加以分析。
❻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衡量一个山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效益,要看农业生态系统是否处于良性循环,主要用土地质量评价、水土流失治理质量评价、森林结构质量评价和城镇及工业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来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