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山区生态失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山区生态失调

山区生态失调

当外来干扰超越山区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的状态,也称为山区生态平衡的破坏。我国山区经济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综合素质低等问题长期困扰着贫困山区,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山区经济发展出现了保护与发展的两难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生态失调。生态失调是山区穷困的根源。一个区域的各种生态系统经历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之后,最后形成统一的、协调发展的大的生态系统。各类生态系统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一旦某个生态系统遭到干扰或破坏,相对平衡就会被打破,环境就要发生变化。
森林是山区生态的主体系统,一旦森林遭到破坏,整个生态就会失衡,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能量转化率低。比如黑龙江每年因水土流失减产的粮食约为5亿千克。黄土高原长期以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每亩一般只有50千克左右。气候逐渐恶化,灾害日趋严重。四川省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25%下降到13%,有46个县年降雨量减少10%—20%。黄河在下游之所以为患,直接起源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南方许多河流也因为大量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水库淤积严重,效益大减。三门峡水库1960年9月建成蓄水,到1990年泥沙淤积已损失库容近45亿立方米。我国北方22座大中型水库,每年淤积损失库容达10亿立方米。此外,山区森林面积的减少,使一些动植物失去了繁衍栖息的场所,这就使食物链的相互制约规律受到破坏,病虫害猖獗。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了山区空气和水源,并使牲畜天然饲料紧缺。牲畜饲养量相对减少,有机肥的缺乏又造成土质退化,进而农产品产量降低。山区生态失调的演变模式是: 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旱、涝、泥石流等灾害严重—河流堵塞、水库淤积—土地资源贫瘠—经济效益低。
我国山区生态恶性循环由来已久,人口过度增长是生态平衡失调的起点。山区经济还没有摆脱自给、半自给的发展模式,粮食、燃料基本就地解决。因此,要扭转山区生态恶性循环的局面,就要建立一个既能维护生态平衡,又能充分发挥山区资源、生产潜力的高效能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利用和保护山区已有的资源,使农民在近期内得到实惠,在收入逐步提高的情况下,规划长远的基本建设项目和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生态建设与加工项目。此外,利用山区当地的优势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生产基地,林、牧、粮一起抓,为山区综合开发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行综合治理,全面开发与建设山区,有准备、有步骤地逐步进入山区资源建设、生态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和山区城镇建设。

☚ 山区生态经济平衡   生态移民 ☛
000018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