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开发
调动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改善生态环境,加强 “改土、治水、植树、修路、办电” 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山区各种资源,推动山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山区开发的措施包括:
❶通盘考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山区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开发与治理规划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对整个开发治理区域的所有资源实行全面的清查,提出和制定的开发治理规划,保证其科学性,确保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治理目标的实现,达到山区经济的振兴。
❷制定可行规划,使开发治理目标明确。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沟壑纵横,山地类型多样。为了使开发与治理有机结合,制定了中长期山区开发和流域治理规划,确定目标任务。
❸区别类型,开发、治理、防护同步进行。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更是山区人民的生命线。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是实现山区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振兴山区经济的再生资源。在山区开发过程中,要把开发、保护纳入到一个整体中同步进行,并根据不同的地貌类型划分为重点防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分别赋予不同内容、全面开发与治理的策略。
山区开发与治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❶结合实际,注重质量。“提高标准,进入市场,转变机制,建立产业” 是我国新时期水土保持的发展方向,其中首要的一点是提高标准。在山区开发与流域治理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注意和重视提高治理质量,能实现流域治理和山区开发良性循环。
❷开发与治理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流域治理已由传统的防护性治理向开发性治理转变。山区开发要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并通过综合治理,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效益高的产业,使山区开发与治理走产业化的路子,把治理开发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实现山区开发与流域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山区开发与流域治理的技术途径:
❶开发与治理并重。把合理利用流域资源和以市场为导向的支柱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寓治理于开发中,建立外向型流域多重经济体系。
❷生物与工程并重。把农、林、草等生物措施的配置和土地的适宜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稳定持久的流域生态保障体系。
❸物资投入与技术投入并重。把国家对贫困地的优惠扶持政策和实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建立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投入保障体系。确保物质投入效益的充分发挥,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❹技术措施与行政措施结合。把自然资源的科技开发和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科技成果推广中的职能作用结合起来。抓点带面,建立流域治理与资源开发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靠科技手段方可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只有充分调动技术力量、行政职能管理和广大群众三方面的积极性,既分工又协作,才能确保山区资源的开发和流域治理工程质量,方可实现山区开发与流域治理的良性循环。
❺改革与建设并重。把山区开发与流域治理推向市场,让有能力开发、经营、治理的公民取得一定期限的占有权利,建立责、权、利制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让利于民,是实现山区开发与流域治理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