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山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山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山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设法拓展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纳剩余劳动力,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园艺农业等来做好山区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山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来鼓励山区农民退耕还林还草,以保持山地植被,防止石头沙漠化; 修筑石坎梯田,增加耕地,减少旱涝等自然灾害,力争旱涝保收,并以生态环境建设消化部分剩余劳动力。扶持发展山区养殖业,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使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充分发挥山民的特长,有效地消化剩余劳动时间,尤其是养殖业的规模发展可以使一部分山民从耕地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养殖业,实现内部就地消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发展家庭养殖,发展特色养殖和绿色养殖,培植一大批名、优、特、新、稀产品,引导户办、联办、村办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更好地发挥消化剩余劳动力的作用。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发挥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生产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瓜果产品。这些产品的价格一般比国际市场低50%左右,所需劳动力用工较多,既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又可以通过出口创汇来增加收入; 还可以利用山区资源发展手工业,如藤编、竹编工艺品和竹叶、竹片画等出口创汇; 也可以将此作为旅游产品进一步发展。加快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山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道路、交通,邮电通信、电子商务、农产品市场等基础设施。广大山区的基础设施薄弱,需要加大建设力度。这无疑会增加劳动力的投入。通过基础建设,使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也实现了山区部分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扩大就业空间,积极创办新的乡镇企业,调整原有乡镇企业发展战略,以扩大就业空间。采取措施从本地资源优势出发,积极创办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以粮食、畜牧、林木、水果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外向型企业,增加吸纳劳动力的容量。通过调整结构、开拓市场、完善各项服务,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 逐步打破乡镇企业的社区封闭性,促进乡镇企业连片集中发展,与城镇建设相结合,建立一批乡镇工业小区。乡镇企业适度集中,比分散布局就业能力扩张50%以上,可更大地开拓就业空间。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以其就业的广泛性、人员的包容性和职业的多样性,在吸纳剩余劳动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多层次发展山区城镇,拓宽山民就业渠道。城镇化通过直接和间接创造消费与投资的需求,以及持续增长的市场容量,来优化经济结构,可以改善山区经济运行的质量,为山区经济增长创造持久的动力。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在城镇的集中,必然创造出对城镇基础设施的需要,从而拉动供水、供电、通信、交通、治安、供气、商业服务,以及相应的环境保护等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推动山区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为山区工业化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好的运行环境。城镇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同时还要尽力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相结合。由于山区各地区位、资源、主导产业不同,城镇的发展应走各具特色之路。山区城镇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城镇化的发展是山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转移剩余劳动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的有效载体。山民从种植业转向工商、公交、餐饮服务等行业,实现向非农的转移,为发展和活跃山区经济,提高非农收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扩大对外劳务输出,除了国内城市,国外市场也是山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利场所。劳务输出是山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之一。要建立规范的劳动力服务组织及管理协调机构,让山区劳动力敢于外出,放心外出,充分发挥输出渠道的作用。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剩余劳动力能够实现有效转移,加强对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使其逐步适应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需要。

☚ 山区剩余劳动力转移   山区农业开发与生态脱贫 ☛
000019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