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城镇建设
通过基础设施和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实现山区小城镇的建设。目的是实现山区人民的共同富裕。小城镇建设是山区实现现代化和脱贫的重要选择。山区的非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低,城镇化程度不高,且小城镇布局分散,中心镇、重镇的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没有形成。许多城镇规模小,功能不全,不但产生不了集聚效应,而且大幅降低了公共设施的共享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直接抬高城镇建设成本,影响城镇化整体推进。因此,只有把发展小城镇与生态移民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推进山区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
山区小城镇建设的作用是:
❶有利于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商品经济集聚的中心,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发展小城镇可以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从而产生聚合效应,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动,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形成,优化三大产业结构。
❷可减少农业人口,有利于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使山区现有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逐步减少现有行政村和自然村,减少农村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使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和其他种植专业户集中,增加从事农业的农村劳动力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才能有力地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❸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山区小城镇,有利于解决山区农民子女上学难、看病难、文化生活贫乏等问题; 能使农民更多地接触现代城市文明,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旧的思想意识,增强市场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时间观念等。
❹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使山区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通过小城镇建设,使山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山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措施有:
❶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按照市场规律,对小城镇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撤并规模过小、地理位置过偏、不具有集聚辐射功能的小城镇,把小城镇建设的重点放到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上。
❷以生态移民为重点,做好移民搬迁工作。生态移民就是从恢复生态、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把原来位于山区高度分散的人口,通过移民的方式集中起来,形成新的村镇,使该地区达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❸依据山区小城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小城镇,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经济。山区农业产业化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产值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