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生态经济沟
依据农业生态学的生物种群间物质能量多级循环、连锁再生原理,以山区自然沟壑为单元,对沟内及周边岭地的山水林田进行综合治理和全面管理的生产系统。生态经济沟是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光能、水源、地力、植被等自然条件,科学合理地发展经济动植物生产,开发绿野优新特珍稀产品,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增长。山区具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多种经营面广发达的特点,发展生态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立足资源优势,建设开发山区生态经济沟,发展山区农村产业化经济,是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最佳选择。
建设山区生态经济沟是为了保护山区自然资源,发展山区农村经济。只有保护好自然资源,才能持久开发利用,获得长远递增效益。山区存在着无度伐木、毁林、垦荒、狩猎问题,导致河流上游森林退化、水土流失,下游河道淤塞、气候变暖,野生动植物资源锐减的后果。通过建设山区生态经济沟,利用人工调控,按年度指令性计划在沟内植树造林、建设草场来根治四荒; 根据经济沟内林地草场、水域规模和饲草饲料含量,严格规定畜、禽、鱼的饲养数量和规模,禁止 “杀鸡取卵” 式的掠夺性开发,使保护与开发达到高度统一。既可保持现有优良资源,使其继续生存、繁衍、增殖,又能改造低劣资源,变劣为优,还能恢复被破坏的资源,最终达到培植自然资源、扩大资源贮备、促进良性循环、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遵循经济沟开发规律。山区各地资源、水土、气候及地理位置差异较大,应因地制宜选择建设模式及其重点与辅助开发项目,扬长避短,实现资源与效益同步增长,避免一刀切,造成资源浪费、效益暴跌等问题。在封沟开发上,要遵循 “考察分析—规划布局—改良资源—治理环境—开发产品” 这一程序,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法则,使山区生态经济沟开发沿着正确轨道健康有序运行。
促进经济沟开发与产业带动结合。生态经济沟是山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原料基地,应以沟内林、果、药、畜、禽、粮等资源转化为基础,以高新科技为依托,建立绿色食品、饲料生产、医药保健品合成和农林土特水产品等加工龙头工业,衔接社会市场,带动农村各业经济全面发展,最大限度保护和利用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挖掘生产潜力。
发挥科学技术和政策的作用。建设生态经济沟是一项集自然、社会、经济、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作为开发的前驱动力,增强生态经济沟的资源储备和产出功能; 健全服务体系,全方位搞好技物教和信息服务,增强经济沟开发者的素质和能力,提高经济沟开发效率; 采取集体、民营、股份、合资等多种经济形式,招商引资,满足经济沟开发需求; 打破区域和门户之见,鼓励域内外联合协作,加大经济沟开发力度; 采取降低税费、放宽农贷、提供优质优价生产资料等有效措施,引导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科学、合理地封沟建设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