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生态经济系统
处于山区,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系统。
山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
❶人类对山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干预和调控能力要比平原弱,在山区生态经济系统中,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自然力的独立作用。
❷山区生态经济系统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其经营调控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山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山区的开发中,要把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这样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可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
对山区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利用应遵循的原则:
❶对再生资源实行增值开发、效益最大化原则。
❷对连续使用的资源坚持物尽其用充分利用的原则。
❸对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实行综合开发达到节约的原则。
❹对生活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实行合理化处理、形成良性循环的原则。
山区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应当充分合理地利用,不断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益,使资源得到永续的利用。山区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关键是处理好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关系。长期以来,人们把开发和利用对立起来,实际上二者是统一的,开发的目的,在于为了达到人们预期的经济要求,而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人们经济要求的持续性,即保证从自然资源中获得最大的持续性效益。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提出的三个目标——维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保障系统,保存生态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保证生态系统和生物规律的永续作用,应成为我们经营调控山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常表现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因此,在调控山区生态经济系统中,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理和方法,处理好生物资源利用,提高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做到地尽其力和物得其所。要实现因地制宜,就必须按照生物与地理条件相统一的基本规律,通过下面四种途径发展生产: 一是利用各种不同的生物品种或种类去适应地理条件; 二是用遗传育种,用生理生化方法改造某种生物的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特性,使之适应不同的地理条件; 三是改造地形条件,以适应生物的各种特性; 四是对生物和地理条件同时进行人工改造,以使二者相适应。在山区的开发、整治、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使物质利益关系与生态经济效益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