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穗螟honeydew moth热带和亚热带的杂食性害虫,又名高粱穗隐斑螟。学名Cryptoblabes gnidiella (Milliere)。翅鳞目,螟蛾科。分布于欧洲地中海沿岸、非洲、亚洲及太平洋诸岛、南美洲和中国的华东、中南和华南。为害禾本科、蔷薇科、芸香科等10余科植物。在中国主害高粱和玉米,并常和粟穗螟、桃蛀螟、玉米螟等混合发生。随着杂交高粱的推广及夏高粱面积扩大,在黄淮平原为害趋向加重。成虫体长7~8毫米,翅展11~16毫米。淡灰褐色。触角灰白、丝状,各节端部黑色。前翅狭长,紫褐色,翅面杂生棕、褐和白色鳞片,前缘及中部白色鳞片尤多;中部有两条下凹的黑宽纵纹,分别自翅基沿中室上、下方向外伸延,止于中室外方; 中室外方另具几条黑细纵纹,外横线白色,横跨纵纹内侧,外缘具6个黑点。后翅半透明,脉暗褐,前缘有一狭窄深色带。卵椭圆、乳白,长0.3~0.4毫米。幼虫体长10~14毫米,幼龄时黄白,渐变土黄、灰绿或黑褐,背线细、浅褐色,其两侧各有一较宽黑褐纵带;腹部各节中央具一横纹,中胸及第八腹节亚背毛毛片周围有黑色环纹,且中胸此毛片高耸; 腹足趾钩三序环。蛹长6~7毫米,黄褐或红棕,背面具刻点; 腹末较细,具一对紧靠而端部为钩状的直棘,其两侧各有两根短钩刺。 在黄淮平原,年生3代,以末龄幼虫在高粱晒场附近草垛、残株堆、枯叶或仓库内结茧越冬。翌年6月下至7月初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于春高粱上,7月为1代幼虫为害期;2代幼虫于8月主害制种田或多穗高粱为主的晚播春高粱和早播夏高粱;3代幼虫于9月为害迟播或晚熟夏高粱。成虫产卵于高粱颖壳、穗轴和小穗梗上,卵散产,卵期4~5天。幼虫孵出后即潜于穗码间食害嫩穗及籽粒。性活泼,行动敏捷,每遇惊扰即吐丝下垂或向穗中潜藏,或弹跃坠地。虫龄稍大,多吐丝结网,末龄幼虫并吐丝结筒,居中食害,老熟于丝筒中化蛹。幼虫期20~25天,蛹期6~8天。高粱穗期的7~8月,月均温24~28.3℃,月均相对湿度73~87%的高温、高湿气候,有利于小穗螟的发生。一般紧穗品种受害重于散穗品种,大散把品种很少受害;抽穗扬花期与成虫盛发期吻合田块受害重。选用散穗品种,可减轻受害;秋收时晒场穗堆周围置放谷草,于夜晚盖以谷草或草席,可诱集幼虫,集中处理; 扬花盛期至末期可施用杀螟畏、马拉硫磷或乐果喷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