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体育活动内容
1. 传统乡土型体育项目。农村春节的舞狮、耍龙灯、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等都已恢复,并赋予了新的内容,把体育活动和文化、商贸经济活动融为一体。拔河、武术、散打、气功、踢毽子、扭扁担、搬手腕等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乐山市德阳市举办的端午龙舟竞赛,规模宏大,表演精采,吸引了国内外上百万人参观,同时举行商品交易会,经济协作洽谈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竞技水平。在各种运动会的推动下,农村竞技体育热方兴未艾。温江县的田径、游泳、举重,成都市金牛区的棒球,重庆市南岸区的田径、乒乓球、游泳,北碚区的技巧、游泳、举重、田径、体操,自贡市贡井区和郫县的女子排球,广汉市的射箭,江油市的武术,三台县的足球等,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竞技水平饮誉省内外。夏季游泳、冬季长跑等群众体育项目,在农村长盛不衰,参加人数不断增多。温江县的乡、村两级,有各项农民运动队164个,骨干队员近2000人,每年春节举行运动会已成为传统。成都市营门口乡,于1982年建立了四川第一支农民足球队,各地的农民篮球队、乒乓球队,比比皆是。1988年,我省组队参加了首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参赛项目包括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自行车、射击、摔跤、武术等,有78人获得决赛权,居全国省、市、自治区的第5位;决赛阶段获得了摔跤个人第3—5名、射击团体第3名、100米短跑第4名、乒乓球团体第6名,各项比赛团体总分列第17位。
3. 智力型体育项目。过去只在城镇才有的棋类、桥牌等体育项目,近几年来农村已经常见。除了传统的三三棋、六子棋、纸牌等活动项目外,许多乡村文化站(室)增设了围棋、象棋、跳棋、扑克、桥牌等活动项目。
4. 健美和娱乐型体育项目。健身操、健美操、迪斯科、信鸽、钓鱼、桌球、放风筝等寓健身于娱乐之中的体育项目,已悄然进入农村乡镇。许多桌球室、娱乐场、健身活动室经常门庭若市;春季放风筝活动遍及巴蜀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