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拔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拔蒲》
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西曲歌》 南朝民歌写男女情爱内容的很多。这些诗歌或写相恋的喜悦,或写失恋的悲伤,或写惜别的依恋,或写相思的苦痛。这首民歌,虽然也是写男女之间的相恋相悦,但它与一般的爱情诗不同,它把爱情和劳动生活结合起来,描写了青年男女在拔蒲的劳动过程中谈情说爱的情景。 “蒲”,水生植物,可以制席。 “朝发桂兰渚”一句,写早晨一对青年男女一起出发去拔蒲。“桂兰渚”,是指长着桂树和兰草的小洲。这里是这对青年共同居住的地方,还是他们常常幽会的场所?歌中没有交代。但由歌中可以看出,这是他们清晨相会并乘一叶小舟同去拔蒲的地点,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小洲被绿水环绕,桂树和兰草为小洲披上了美丽的盛妆,带来了馥郁的芳香。 “昼息桑榆下”一句,意思是说,他们于桑榆的绿荫下休息。这里虽没有环境的描写,但人们可以想见,他们把小船停泊在岸边,同坐在绿荫下卿卿我我,相恋相悦的情景。以上两句,由“朝发”写到“昼息”,本应写拔蒲的情况,却偏偏对拔蒲不着一字。后面两句,要接着写拔蒲了,可拔蒲的情形却又写得出人意料。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意思是说,只顾与情人谈情说爱,却忘记了拔蒲,结果一整天也没有拔满一把。显然,此歌的重点并非写拔蒲的经过,而是写青年男女的相恋相悦、并使爱情与劳动结合在一起。因而这首爱情诗歌中充满了劳动的气息,在南朝民歌中具有一种清新的格调。 《诗经·毛诗·卷耳》曾描写过与《拔蒲》相似的情形:“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这里的“不盈倾筐”与“竟日不成把”的情形十分相象,但其原因却不同:前者是因为思念远方的丈夫,盼他早日归来;后者却是因为与身边的情人相爱相嘻。因而,这两首诗歌的情调也就截然不同:前者低沉忧伤,后者轻松欢快。 这首民歌在艺术上采用了避实就虚的写法。它虽然题为《拔蒲》,却没有写拔蒲的场面;虽是写青年男女的相恋相悦,却偏偏不从正面着笔。它从“朝发”跳跃而写到“昼息”,尽管也提到“同拔蒲”,但紧接着便以“不成把”作结。所写的,皆是“虚处”,把“实处”留给了读者,给人们提供了驰骋丰富想象的余地,收到了“笔愈藏而境愈大”的艺术效果。这首民歌的语言质朴清新,风趣诙谐,可谓“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趣而趣横生”。 《拔蒲》拔蒲
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描画了这样一幅图景:一对青年男女,清晨从一块开满桂花、兰花的小河洲出发,共同采摘香蒲,可是他们却在大白天憩息在桑榆树下谈情说爱,名为拔蒲,实际上两个人的心情都没有用在拔蒲这件事情上,因此,两人“拔”了一整天,所拔的香蒲却还不满一小把。姑娘对小伙子说: “同你一起拔蒲,拔了一整天还拔不了一小把。”看上去,他们这一天的劳动收获不大,姑娘象是有些懊恼,说了“怨言”,但细细玩味起来,字里行间流露的那种甜蜜喜悦的情感却隐约可见。 可以想象,一对恋人躲开父母,避人耳目,来到桑榆之下,在那安谧的环境之中,自由自在,卿卿我我,正是谈情说爱的美好场所。他们只顾沉醉在爱情的欢悦之中,哪里还顾得上采摘香蒲呢? “朝发”、 “昼息”、 “竟日”点明了流逝的时光,而“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却说明两人在这流逝的时光里,心不在拔蒲,以至于拔蒲的成效甚微。这样就把一对青年恋人在共同劳动中出现的那种温馨缠绵的情景含蓄地表露了出来,情韵动人,颇有滋味。 作者通篇实写拔蒲劳动,虚写爱情生活,十分含蓄,耐人寻味。全诗没有一点爱情镜头的刻画:既无缠绵之举,也无喁喁情语,但却十分富有韵味。 人物语言也生动细腻地表现了初恋女儿的神采。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表面似嗔,实则是喜,在嗔怨中显示着对情人的爱恋。这本是女孩子表达爱情的曲折方式,诗句抓住了初恋女儿的这种特点,表现了她们那种纯真、娇媚和温存的神采。 此篇小诗,初看只写了一幅简单的劳动场面,但场中见意,篇内含情。一句“竟日不成把”泄露天机,使人生发出温情蜜意,托出了情韵生动的诗歌意境。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