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至聖’章言小德之川流,而首言四德是大德之敦化;‘至誠’章言大德之敦化,而首言‘經綸天下之大經’是小德之川流。
四德之各有條理,非川流乎?大經之經分綸合,非敦化乎?答安子玉。
聰明睿知。‘聰明睿知’是智之德專一心者也,兼體用説;‘文理密察’是智之事妙萬物者也,專就用上説。此是生知之事,故於智上較詳。而下章便説誠字,誠者信之德專一心者也,水土同旺,故至誠之道非至聖不能知也。下章便説‘篤恭’,敬者禮之德專一心者也,土火相生,故篤恭之治非至誠不能實也。一心主宰之妙,於此亦可見矣。上寒洲先生。
‘聰明睿智’,生質之美也;‘仁義禮智’,本然之性也。‘睿智、禮智’,朱子以為便是這一個。
智非有兩個,而曰‘睿智’,則是聖之無不通者,故對愚而稱生質之美,非以‘聰明睿智’便作生質看。答安子玉。
‘剛、毅’二字何别?
剛,是堅確之意;毅,是忍耐得長久之意。答宋德中。
‘至聖’章首言仁義禮智之德,孟子之言必稱四性者,其源抑出於此耶?
似然。答鄭武京。
第三十一章‘舟車所至’云云,孔子而在今世,世之‘凡有血氣者’果皆尊親否?
理正如此。答洪巨源。
‘至聖’章‘凡有血氣’,陳新安謂之‘人類’,而或云‘統指禽獸’。
只當以‘人類’看,如夷狄皆是。答鄭文顯。
鍾嘗怪子思子之作中庸贊聖人之道,而極言之曰‘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於斯時也,聖人聲名之被不過九州,在覆載間直一掌博耳,子思之言胡為哉!然而子思,聖人也,今古之靈緯符讖,莫聖言若也,而獨是言之不驗,何哉?常掩卷嘆叱者屢矣。暨近六洲百國,萬里一息,然後聳然以為苟有大人者作,子思子之言斯可以致驗矣,側身翹首以竚乎一世之君子者亦久矣。鍾故私以為今之世,上焉者可出而有為,下焉者可處以自守,其中焉者,視世之有上焉者則與之效力,無是則不得已而從下焉者共其守爾。仁兄之為此説者,良以鍾之為最下者無疑故也,豈可一概句斷於上等之人哉!弦歌一城,固不足為多少於普天,而區區一綫猶有欲往之心,既則量能度分而止爾,可笑亦可矜也。微於仁兄,鍾豈敢吐此愚衷哉!吾死而吾君或悟,則來教得矣。九閽邃穆,豺虎撞住,吾言而君可察乎?吾死而君可聞乎?横屍溝瀆,何補之有?意者仁兄其尚有未照乎?答尹忠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