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章句第一段:固衆人之所能知能行。
此‘衆人’蓋本於張子‘以衆人望人’之語。陳潛室曰:‘以蠢蠢昏昏者為衆人,非張子意。’
第三段四段張子所謂‘盡仁、盡道’。
‘哀公問政’章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朱子曰,‘道是統言義理公共之名’,‘仁是直指人心親切之妙’。愚按:‘義理公共’乃天下達道也,‘修道以仁’則張子所云‘盡道’也。彼仁字主忠而言也,自忠而推以及人,則張子所云‘盡仁’也;此仁字兼恕而言也,忠而至於恕,則仁之體用盡矣。未有不能盡乎體而能盡乎用者也。
章下:丘未〔能〕一者,聖人所不能。
以聖人自觀,則固常若未能者;自後人觀聖,豈可謂之未能乎?朱子嘗以聖人不知不能謂非精妙處,今此四道實大本大根,而精妙之極致也,於此而不能,則聖非聖矣。然則章句所云,抑何也?夫子曰:‘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夫子何嘗有臣?此等處恐當活看。蓋曰子、曰臣、曰弟、曰友,非指己之子、臣、弟、友也,乃統説世之為人子、為人臣、為人弟、為人友者也,舉其全而言也。舜之為子,‘尊為天子,富有四海’,饗以宗廟,而夫子則未能也;周公之為臣、為弟,追崇先祖,制為喪祭之禮,通於上下,而夫子則未能也。如此説得,恐似無害。